返回

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九

首頁
    受學沙門安然撰集 引入弟子灌頂分一(此卷出胎藏灌頂法) 義釋次雲。

    阿阇梨如是作法畢已。

    複以誠心頂禮諸尊。

    然後召弟子一一令入。

    以前香水灑淨。

    授彼塗香令用塗手。

    次授淨華(雲雲)今檢瞿醯分别印相品雲。

    作如是次第作法畢已。

    複以誠心頂禮諸尊。

    然後如法将其弟子一一令入。

    當喚一一弟子如前香水灑淨。

    以塗香等供養。

    用香塗手。

    按其心上誦其真言(雲雲) 義釋次雲。

    略為宣說住心品中菩提心實義令知自歸依處作真正發心。

    至誠殷重憶念一切諸佛。

    所以然者以行者能發佛心。

    即是佛子。

    當受法王子灌頂之位生如來種性中。

    故當動止雲為不忘諸佛。

    今此經中每将說一切真言辄雲普歸命一切諸佛即此意也(雲雲) 今檢住心品雲。

    佛言。

    一切智智。

    菩提心為因。

    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雲何菩提。

    謂如實知自心。

    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

    何以故。

    本性清淨故。

    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識知菩提。

    當如是識知自心。

    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

    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

    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

    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無量功德皆得成就(雲雲) 義釋雲。

    衆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

    如實了知名為一切智者。

    是故此教諸菩薩直真言為門。

    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

    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

    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雲雲) 義釋次雲。

    時阿阇梨觀弟子身作五輪。

    以五字持之。

    兼于心華台中置阿字等使即同大日之體。

    以入佛三昧耶印印其頂上。

    次以法界生印印心。

    又作轉法輪印印臍輪上。

    各三誦彼真言。

    次即轉彼心中阿字門為縛字門。

    結金剛薩埵印印諸支分。

    所謂五處。

    所以如此為欲成彼金剛事業也。

    時阿阇梨亦當更以三昧耶等而自護持。

    次取新淨白疊。

    或餘缯帛。

    先以不動真言如法作淨。

    複用本部真言王三轉加之。

    如作大日曼荼羅即用毗盧遮那真言。

    蓮華手。

    金剛手。

    亦當準說。

    用此彩淨帛周覆弟子面門當深起慈悲護念之心。

    耳語告彼三昧耶戒。

    勿令諸餘未入壇者聞聲。

    此一偈當于轉字輪曼荼羅行品中說之。

    又觀彼頂上有一啰字。

    字上安點故雲嚴以大空點(此是覽字)此字四邊遍有光焰。

    猶如華鬘連環不斷。

    字中又遍流出白光。

    如淨滿月之晖。

    以此法界心所加持故能除内外諸障(雲雲)今檢瞿醯雲。

    次以辨事真言持誦新帛繼其面門。

    複作三摩耶印置其頂上誦彼真言三遍。

    次作曼荼羅主手印置于頂上誦彼真言三遍(雲雲)上文雲。

    修觀行時。

    五字持身。

    觀人幹栗馱心狀如蓮華合而未敷之像。

    筋脈約之以成八分。

    男子向上女人向下。

    觀此蓮華令其開敷。

    以為八葉白蓮華座。

    台上當觀阿字。

    作金剛色首中置百光王。

    以無垢眼觀之。

    以此加持即成毗盧遮那身也(雲雲) 又檢轉字輪品義釋雲。

    次外喚弟子令彼護淨請諸尊法用二種使者。

    成辨諸事真言即得也。

    若具捷疾慧一一用本真言印别請亦得。

    令近門向壇立。

    又先教彼如法潔淨。

    此即請尊耳。

    既結護已為授三歸。

    此三歸印法也。

    初法界自性印印頂即護身。

    次法輪印印支分。

    上雲金剛有情。

    由此三印故即住菩提心。

    結印時同彼印自體也。

    上法界自性印結彼法輪印次。

    先想弟子髻中有阿字。

    然後以法界性印印之。

    以印安之。

    自誦真言三遍或七遍也。

    次當以衣帛覆其面。

    阿阇梨以如來性加持自身。

    如來性即是本體也。

    由此莊嚴故即同佛身方喚弟子也。

    若得定阿阇梨。

    或得法驗者任運成就。

    若不如是者當用印及想而作也(雲雲) 義釋次雲。

    次引至第一重門遜那優波遜那二龍王守衛之處。

    令正當門廂不得前卻。

    師當為彼結作三昧耶印。

    三遍誦彼真言置華印上。

    令弟子以至誠心向道場散之。

    随華所至之處當知即是行人往昔因緣法門善知識。

    即依此方便門進趣修行也(雲雲) 今檢轉字輪品義釋雲。

    不空手作菩提圓滿故随上中下力分辨供養諸尊。

    或持寶華等而獻之也。

    時師欲令弟子結護故耳語教之。

    所謂令住菩提之心别有說處也。

     師自作印向其頂上着之(更問何印)然後令擲華(雲雲) 今檢轉字輪品義釋雲。

    不空手作菩提圓滿故随上中下力分辨供養諸尊。

    或持寶華等而獻之也。

    時師欲令弟子結護故耳語教之。

    所謂令住菩提之心别有說處也。

    師自作印向其頂上着之(更問何印)然後令擲華(雲雲) 經雲。

    令作不空手圓滿菩提故耳語而告彼無上正等戒。

    次當為彼結正等三昧印授彼開敷華令發菩提意。

    随其所至處而教于學人(雲雲)耳語一偈遂無矣。

    今檢具緣品義釋灌頂畢已授道具竟。

    乃說三昧耶偈雲。

     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 不應舍正法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昧耶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護戒亦如是 應至誠恭敬稽首聖尊足 所作随教行勿生疑慮心 前雲耳語告一偈者。

    猶如僧祇家授六念薩婆多授五時法以此驗知曾受具戒以不。

    今此四戒如受具竟略示戒相。

    當知即是秘密藏中四波羅夷(雲雲) 又雲。

    凡結緣者皆令預聞。

    其四種根本及三昧耶。

    又一偈則當耳語戒之。

    具支灌頂者乃應聞耳(雲雲) 又入秘密法品義釋雲。

    入曼荼羅有三昧耶偈。

    可有十四五偈。

    即是與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