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十

首頁
     次則教金剛持明悉地成辨印智應觀月形像。

    上踴于虛空手攀于金剛。

    得金剛持明升于月輪上。

    應觀金剛寶淨身者随欲刹那成騰空。

    升于月輪已。

    手持金剛蓮。

    應觀金剛眼。

    則得持明位。

    住于月輪中應觀業金剛。

    速獲金剛巧。

    則得諸持明。

    如是等心真言曰。

     嚩日羅達攞啰怛那達攞。

    播娜磨達攞。

    羯磨達攞。

     次則教一切如來最勝悉地成辨印智。

     幸合掌頂受。

    又執五股金剛杵而授與之告言。

    此是諸佛體性。

    金剛薩埵手所執者。

    汝應堅護禁戒。

    常蓄持之弟子受已授此決定要誓密語令其誦。

    密語曰。

     唵薩婆怛他揭多。

    悉地跋折羅。

    三昧耶。

    底瑟吒(願住)翳沙(今也)怛嚩(無可反)含(無甘反。

    本吽字于我)馱羅野冥(我今持也)跋折羅薩埵。

    系(形以反)系系系吽。

     論曰。

    一切如來金剛薩埵成就三摩耶。

    願住我所。

    我常守護。

    教王雲。

    應授與一切如來成就金剛禁戒。

    此是一切佛體性。

    住于金剛薩埵手。

    汝應常當而受持金剛薩埵堅固禁。

     唵薩縛怛他檗多。

    悉地縛日羅。

    三摩耶。

    底瑟吒(二合)翳沙怛鍐(二合)馱羅夜弭。

    嚩日羅薩怛縛(二合)呬呬呬呬吽。

     則各各複告言。

    勿得說于餘人。

    則誦誓心真言。

    先已入者啟白一切如來。

     私謂。

    此文雲先已入者謂于他阿阇梨處先已入曼荼羅者也。

    蘇悉地受真言品說其法則。

    如彼文雲。

    先入曼荼羅已後于餘時受真言者。

    于良日時于尊者阿阇梨處廣作奉施。

    如前受之。

    如是正受真言速成。

    乃至具說供養護摩(雲雲) 如是作法已。

    所有一切曼荼羅秘密三摩耶智。

    師應教授。

    若弟子于三摩耶契有退失者師應遮制莫令毀壞。

    弟子于師應恭敬尊重。

    莫見師短。

    于同學所莫相嫌恨。

    應告之言。

    汝于一切衆生常生慈愍哀矜示誨莫生厭離。

    為說偈言。

     三界極重罪不過于厭離 汝于貪欲處莫生厭離心 欲令弟子堅持歡喜故為說偈言。

     論曰。

    我與汝灌頂訖。

    以金剛名号與汝作字。

    汝名金剛某甲。

    若是餘部或加寶珠蓮華等作字呼之。

    其人若受阿阇梨法者但以本所得部為名号。

    須改舊名者随意所樂。

    任擇諸波羅蜜勝名作之。

    教王雲。

    則以金剛名灌以此心真言。

     唵。

    嚩日羅薩怛縛。

    者摩遮弭。

    縛日羅那摩。

    毗篩羯哆系。

     金剛某甲。

    若與弟子受名号應加系用呼之。

    又以香華種種供養具供養所灌頂者(私謂。

    胎藏此處為弟子作護摩而供養之)師應執小金剛杵子如治眼法拭其兩目而告之言。

    善男子。

    世間翳王能治眼翳。

    諸佛如來今日為汝開無明翳。

    亦複如是。

    為令汝等生智慧眼見法實相故。

    次複執鏡令其觀照為說諸法性相。

    說此偈言。

     一切諸法性垢淨不可得 非實亦非虛皆從因緣現 應當知諸法自性無所依 汝今真佛子應廣利衆生 次複收取金剛杵。

    師于弟子當生恭敬。

    此人能紹諸佛種。

    故師應授以商法作是告言。

    自今已後諸佛法輪汝應轉之。

    當吹無上法蠡令大法聲遍一切處。

    不應于此法中而生疑怖。

    諸陀羅尼究竟諸淨修行理趣。

    汝應廣為衆生方便開示。

    善男子谛聽。

    若能如是作者一切如來皆知此人能報佛恩。

    是故于一切時處一切持金剛者之所衛護令汝安樂(文雲。

    次複收取金剛杵者先授金篦故收取之耳。

    準胎藏者授螺之時應持法輪。

    置二足之間并授商佉于其右手。

    而說偈) 次應引起至大壇前為說三昧耶。

    令其堅固告言。

    善男子。

    汝應堅守正法設遭迫惱害乃至斷命不應舍離修菩提心。

    于求法人不應悭吝。

    于諸衆生有少不利益事亦不應作。

    此是最上句義。

    聖所行處。

    我今具足為汝說竟。

    汝當随順如說修行。

    弟子應自慶。

    契及四鬘法者即五系鬘印。

    并須先與印及真言。

    後與水與系鬘随得五部随用一種。

    若作傳法具足五種。

    仰決明師定意行之。

     如是作已引出壇外。

    換去濕服别着淨衣。

    若是刹利居士著本衣。

    即于壇上置下小床。

    以儭其濕引入坐已。

    師以觀羽執五股拔折羅授其雙手。

    應種種方便言詞開誘安慰。

    為說。

    頌曰。

     諸佛金剛灌頂儀汝已如法灌頂竟 為成如來體性故汝應受此金剛杵 說此偈已說密語曰。

     唵。

    跋折羅祢缽提(尊主)微(已挂反體性也)怛鍐(于汝也)阿鞞诜者。

    弭(我今灌頂)底瑟吒(住)跋折啰。

    三摩曳。

    薩怛鍐(汝為三摩耶也) 論曰。

    汝已灌頂獲得金剛尊主竟。

    此拔折羅常住汝所為三摩耶(别本雲。

    常住汝心中。

    為三摩地身也。

    )複收取金剛杵。

    若是寶部者又于跋折羅上想有寶珠。

    餘部仿此。

    誦前偈時應改初句金剛字為寶珠字。

    諸部準此改之。

    (别本雲。

    若是寶部者于跋折羅上想有寶珠。

    若是蓮華部者于跋折羅上想有蓮華。

    若是羯磨部者于跋折羅上想有十字金剛輪。

    雲雲。

    而缺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