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密抄第一

首頁
    胎藏抄 今此大教王者。

    甚深中之甚深。

    秘密中之秘密也。

    本經本疏諸師儀軌。

    文略儀隐。

    易迷易謬。

    近代人師所傳各異。

    學者誰知是非。

    隻仰信我所師。

    今聊有所思。

    抄集諸文即有二類。

    一明印真言。

    此五卷是也。

    二明曼荼羅。

    亦有别抄也。

    此二具攝玄法兩卷儀軌文義故欲令見者而易悟也。

    然不能詳述懷貴在得意(矣)胎藏三密抄卷第一(此中先出自所受軌記。

    次為對此遂要引諸文。

    )(然多引秘密要文。

    不可辄示初學人) 夫學三密教者。

    先當知五事。

    一者必随明師。

    如義釋雲。

    欲入正法者。

    須依師而學。

    末代學人。

    不務近善知識。

    師心直爾披文由此無效。

    招破法之緣成無間之業。

    勿妄操利器自傷其手也。

    又佛說此法。

    經文隐互義不明了。

    義釋雲。

    佛具大悲。

    何不即說迷惑衆生耶答。

    非有吝也。

    世間論師。

    自以利根。

    以慢心故。

    不依于師。

    辄爾尋經。

    即欲自行。

    然此法微妙。

    不依明導終不能成。

    又恐妄行自損損他故。

    隐互其文。

    今彼自力不解。

    即舍高慢。

    而依于師。

    以此因緣不生法因緣(已上)二者内外相應。

    又義釋雲。

    三藏雲。

    西方尤秘印法作時。

    又極恭敬。

    要在尊室之中。

    及空靜清潔之處。

    當澡浴嚴身。

    若不能一一浴者。

    必須洗淨嗽盥。

    以塗香塗手方得作也。

    又作時須正威儀跏趺等座。

    不爾得罪。

    又令法不得速成耳。

    三者甚深秘密。

    義釋意雲。

    西方作印甚以秘之。

    不令人見密誦真言。

    不令人聽(雲雲)準提軌雲。

    結契時。

    以衣覆手。

    勿令人見(雲雲)今世行者全不知之。

    哀哉。

    此法将滅不久。

    四者三密相應。

    又義釋雲。

    凡誦真言作印。

    喻如耕牛二牛同進不得前後(已上)身口如是。

    意亦然也。

    五者祈請聖加。

    青龍軌雲。

    欲結契者。

    敬白十方三世諸佛。

    我等下輩愚鈍凡夫。

    雖掌此印。

    由如蚊蟻掌須彌山。

    恐無勢力。

    唯願諸佛加護我等。

    令我得成無上正覺。

    結持此印同佛勢力。

    發是語已至誠禮拜 作禮方便印 軌注雲。

    持地印記雲。

    左右二手相背約着。

    大指小指互相拘之。

    以印安心。

    誦真言三遍頂上散之。

    或說散後一拜軌雲真言曰唵(引一)曩莫薩嚩怛他蘖多(二)迦野弭嚩入吃質(二合)多(三)嚩曰羅(二合)滿娜南迦噜弭(四/私雲。

    迦野弭)(經第七無弭字。

    嚩曰羅滿娜南者。

    經雲播娜鑁娜難。

    諸軌或阿經或同。

    今軌但鑁字。

    經注雲。

    無範反。

    廣大軌注雲。

    )(無旱反)軌雲。

    由此作禮真實言。

    即能遍禮十方佛。

    經第七同之。

    不思議疏雲。

    歸命者。

    衆生所重命為最珍。

    用此寶藏奉獻三尊。

    用真言印等也。

    以身口意清淨業者。

    舍命歸尊言淨業也。

    真言中作禮方便者。

    申此作禮。

    真實言者。

    真言即是實相智。

    諸尊以實相智為身心。

    以實相智真言誦。

    即遍至一時頓受真言禮故。

    言即能遍禮十方佛 出罪方便印 軌注雲。

    大慧刀印記雲。

    先金剛合掌屈二頭指。

    以頭向下。

    以二大指各撚頭指之傍。

    以印置心。

    誦真言三遍。

    頂散然後一拜(私雲。

    有雲。

    進力)(橫平如唐大刀他不知刀如斧刀也)廣大儀軌同今軌攝大儀軌雲普通軌雲真言曰唵(引一)薩嚩播波薩怖(二合)吒(二)娜诃曩嚩日羅(二合)野(二合)野(三)娑嚩(二合)賀疏雲。

    出罪方便真言門。

    誦真言同前。

    實相智自無罪。

    若執有罪。

    此智能令解無罪。

    是故言出罪 歸依方便印 軌注雲。

    普印記雲。

    金剛合掌當心誦真言三遍。

    舒二臂至頂上。

    生恭敬心頂散一拜軌雲真言曰唵(一)薩嚩沒馱冒地薩怛鑁(二合二)設啰赦蘖車弭(三)嚩日羅(二合)達磨(四)颉唎(二合五)疏雲。

    第三歸依方便真言門。

    此真言智外無妄外無妄處。

    即真言自身。

    若誦此真言悟自身故。

    言歸依亦有誦真言。

    頌中南無者度我也。

    亦雲禮敬也 施身方便印 軌注雲。

    獨?印記雲。

    金剛合掌當心誦真言三返。

    舒臂舉頂以身委地。

    猶如獨?杵。

    以心禮之。

    禮了散印(有雲。

    外縛交合亦用印如前。

    有雲。

    獨?印。

    八度内相叉忍願直豎)攝軌注雲。

    身同獨?杵相形軌雲唵薩嚩怛他蘖多(二合二)布惹缽啰(二合)嚩(無渴反)?多(二合)曩夜怛磨(二合)南(三)怛哩(二合)夜(引)哆夜弭(四)薩嚩怛他(引)蘖多室者(二合)地底瑟姹(二合)檐(五)薩嚩(去)怛他蘖多惹難謎阿味設睹(引六)(私雲嚩栗者。

    嚩字經作跋。

    注同。

    今雲。

    無渴反。

    怛哩者。

    但字誤也。

    經及諸軌作涅字。

    攝軌注雲。

    你逸反。

    姹檐者。

    )(諸軌多同今也。

    檐字攝軌作耽。

    注雲。

    都合反。

    但經雲也。

    多咤字。

    注雲。

    敕限反)疏雲。

    第四施身方便真言門。

    亦有誦真言。

    身以外無别身。

    三世如來亦同體衆生妄執有别身。

    此真言門能令解我身佛身等無别故言施身 發菩提心方便印 軌注雲。

    定印記雲。

    先仰左掌置臍前印。

    右掌置左掌上。

    二大指端相柱。

    誦真言舉頂散之一拜攝軌雲縛印廣軌雲用金剛縛印軌雲真言曰唵(一)冒地唧多(二)母怛跛娜夜弭(三)經雲。

    是中增加句。

    言菩提心離一切物。

    謂蘊界處。

    能報執所執舍故。

    法無有我自心平等本來不生。

    如大空自性。

    如佛世尊及諸菩薩發菩提心。

    乃至菩提道場。

    我亦如是發菩提心(此增加句。

    亦同真言。

    當誦梵本)疏雲。

    第五發菩提心方便真言門。

    真有誦真言。

    長行我身佛身既無别。

    佛菩提智同我智。

    此真言令悟此法。

    能令知雲發菩提。

    增加者能頸真言義加也。

    菩提心者。

    自性清淨自覺也。

    心者中實義也” 随喜方便印 軌注雲歸命合掌(青龍注雲。

    歸命合掌。

    亦名金剛合掌)記雲。

    金剛合掌當心誦真言三遍。

    舉頂散之一拜軌雲真言曰唵(一引)薩嚩怛他(引)蘖多(二)本若(尼也反)惹曩(三)弩暮捺那布阇迷伽三暮捺啰(二合四)薩叵(二合)啰儜三摩曳(引五)吽(私雲。

    薩叵啰儜儜字。

    攝軌)(作拏。

    梵字無點。

    下亦準之)疏雲。

    第六随喜方便真言門。

    亦有真言。

    如實智自無有嫉。

    自無嫉智令無嗔嫉。

    至誠念誦。

    此真智令不異真實之智故。

    言随喜方便 勸請方便印 軌注雲金剛合掌記雲。

    金剛合掌當心誦真言三遍。

    舉頂散之一拜軌雲真言曰唵(引一)薩嚩怛他蘖多(二)睇灑儜布惹迷伽三暮捺羅(二合三)薩叵啰儜三摩曳(四)吽疏雲。

    第七勸請方便真言門。

    有誦真言同前。

    真智大悲怛利物。

    利物故降法雨。

    至誠念誦此真言。

    令請法住雲勸請 奉請法身方便印 軌不說之記雲。

    先二手内縛。

    舒右頭指如鈎。

    每真言終與诃相招。

    即是普通召請印也(私雲先德多用之)廣軌雲用外縛風鈎軌雲真言曰唵(引一)薩嚩怛他(引)蘖多(二)捺睇灑夜弭(三)薩嚩薩怛嚩(二合)系多(引)?他(二合引)野(四)達磨馱睹悉體(二合池以反)底?嚩(二合)靺睹(五)疏雲。

    第八請法身方便真言門。

    誦真言同前。

    法身恒住于本真以恒住故。

    令至法誦此真言。

    真奉請故雲奉請方便法 回向方便印 軌不說之記雲。

    金剛合掌當心誦真言舉頂散之一拜軌雲真言曰唵(引一)薩嚩怛他(引)蘖多(二)怛哩(二合)野怛曩(二合)布惹迷伽三暮捺啰(二合三)薩叵(二合)啰儜三磨曳(四)吽(私雲。

    怛哩者。

    )(怛字應作涅字。

    準前)疏雲。

    第九回向方便真言門。

    誦真言同前。

    本覺真智外無散。

    以無散故同回向勤苦念誦此真言。

    歸真本法雲回向(私雲。

    已上九方便。

    疏)(釋多似深秘故不順文可有淺略。

    順文之釋可思) 私雲。

    有雲。

    若為他有事此處發願(有雲。

    大灌頂以外。

    于)(此可有發願) 青龍軌此次雲。

    為令身心遍清淨。

    哀愍救攝于自他。

    身随所應以安坐。

    分明谛觀初阿字。

    輪圍九重虛圓白。

    正念運心四無量。

    入慈遍緣于六道。

    有情皆具如來藏。

    三種身口意金剛。

    以我所修功德力。

    同入普賢法界身大慈三摩地真言曰唵摩賀(引)昧(引)怛啰也(二合引)娑頗(二合)啰悲心愍念諸有情。

    沉溺生死妄分别。

    起彼煩惱随煩惱。

    不達真如平等理。

    超過河沙諸功德。

    以我所修三密力。

    普願等同虛空藏大悲三摩地真言曰唵摩賀(引)迦噜拏(上)夜(引)娑頗(二合)羅喜心無量遍四生。

    本來清淨如蓮花。

    化所修行及有情。

    同證觀世自在身大喜三摩地真言曰唵秫(詩聿反)馱缽啰(二合)谟(引)娜娑頗(二合)啰舍心清淨遍法界。

    離我我所及蘊處。

    能所平等心不生。

    性相本寂同空庫大舍三摩地真言曰唵摩護(引)閉乞灑(二合引)娑頗(二合)啰(私雲。

    先德雲。

    先結定印。

    觀心中有九)(重月輪。

    輪中有阿字。

    次入四無量心觀) 三摩耶印 軌不說之。

    但雲次當結三昧耶印。

    所謂淨除三業道(私雲。

    此文出大日經第七卷也。

    疏雲。

    淨除三業道者。

    不生三業。

    不淨即是道也)記雲先虛心合掌。

    二大指端微屈。

    當心誦真言三遍。

    加持五處頂散如掌。

    言五處者。

    額左右肩心喉也(義釋雲。

    置頂右肩左肩心喉。

    各誦一遍便成大護)經第四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