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知。
是本誓義。
以知我即法界自性故。
能除一切分别。
開淨知見。
是除障義。
諸佛唯願憶持本誓願故。
令我此身即同毗盧遮那法界自性。
是驚覺義。
當以字門廣釋之經第七雲。
當見住法體無垢如虛空。
真言印威力加持行人故(疏雲。
顯行者得益)
金剛輪印
軌不說之。
但雲。
為令彼堅固觀自執金剛結金剛輪印記雲。
左手覆之。
橫于胸前。
右手仰之。
置左手上。
八輪各各相叉二大指相柱。
即是金剛界轉法輪印也。
當心誦真言三遍。
右轉三遍。
然後加持五處(五處如前)頂散經疏意同之聖觀自在軌雲。
觀自身如金剛薩埵菩薩。
左手執金剛鈴。
置于左胯。
右手持五股杵。
當心作跳擲勢。
身如白月色。
頂戴五佛冠坐月輪中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上)嚩日羅(二合)赦(一)嚩日啰(二合)怛摩(二合)呴唅谛觀我此身。
即是執金剛(經文同之。
疏雲。
執金剛者。
金剛薩埵也)義雲。
初句将說金剛薩埵真言故。
歸命一切金剛。
即是從無量門持如來金剛智者。
皆令憶持護念也。
次句伐折啰怛磨句痕。
謂我身即金剛也。
金剛即是法界自性。
以成就大堅固力不可俎壞。
故異門說為金剛如來。
以普眼觀一切衆生金剛智體與無異。
是平等義。
以衆生不自覺知故。
從無量金剛智門。
作種種金剛事業。
要摧如是大障令至實際。
是本誓義。
如是實際名為無垢眼金剛即是除障義。
以此師子吼聲震動十方佛刹。
即是驚覺義。
故名三昧耶也。
複次真言行者。
以初三昧耶故。
得同如來秘密身口意平等之身。
以第二三昧耶故。
得同如來加持法界宮尊特之身。
以第三三昧耶故。
令此身皆如金剛與無量持金剛衆而自圍繞。
佛說初三昧耶為自受用故。
第二三昧耶為成就法性身諸菩薩故。
第三三昧耶為折伏攝受随類衆生故。
佛說初三昧耶為建立大悲胎藏曼荼羅故。
第二三昧耶為作毗盧遮那阿阇梨事業故。
第三三昧耶漫荼羅為執金剛弟子事業故。
初三昧耶為加持如來眷屬故。
第二三昧耶為加持蓮花眷屬故。
第三三昧耶為加持金剛眷屬故。
是故佛說三三昧耶也經第七雲。
誦此真言已。
當住于等引。
谛觀我此身。
即是執金剛。
無量天魔等。
諸有見之者。
如金剛薩埵。
勿生疑惑心
被甲印
軌不說之。
但雲。
次擐金剛甲。
當觀所被服。
遍體生焰光記雲。
先虛心合掌。
開二頭指着中指背。
以二大指撚中指中節。
當心誦真言三遍。
即加持五處。
以印舉頂上。
改印便二手各作拳。
自頭左右之邊。
引下臍前。
随下各舒。
頭指置左右膝上。
當觀唵字。
右在頭指端。
砧字在左頭指端(有雲。
如青色絲)作是觀已齊前回轉。
次移腰回轉。
次左膝。
次右膝。
次臍。
次腰。
次胸。
次背。
次喉。
次項。
次額。
次?後各各三度回轉。
每此諸處一一誦唵砧。
然後二手更作拳一度回轉。
頭項如結冠緒之勢。
即額右傾自頭左右相分垂下始。
自小指而解散經第七雲。
先作三補吒。
止觀二風輪。
糾持火輪上。
二空自相并。
而在于掌中善無畏三藏攝大儀軌廣大儀軌俱如經文。
但廣軌加雲。
想置五處印。
額左右心喉。
遍身三昧光。
天魔無能壞法花軌雲。
二手虛心合掌。
二頭指各屈柱中指背上節。
二大母指并豎押中指中節文。
即以印觸額誦真言一遍。
次右肩左肩心及喉上。
各加持一遍(私雲。
此軌廣軌隻印五處。
經疏諸不明回轉之相。
更檢。
)(又今記二空同法花軌異經及餘軌說。
可和會欤)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嚩日啰(二合)赦(一)唵(二)嚩日啰(二合)迦縛遮吽義雲。
次說金剛铠真言者。
為莊嚴金剛薩埵身故。
行人已發金剛誓願。
欲為一切衆生摧滅諸法故。
以牢強精進被服金剛甲胄。
且如六波羅蜜。
一一如實相。
皆如金剛不可破壞。
又一度中皆具五度。
是故周體微緻無有間隙。
如六度者。
三十七品十八空百八三昧五百陀羅尼。
皆當廣說。
以被如是金剛甲胄故。
流轉六道。
出生死人。
一切煩惱業苦所不能傷。
若就淺略釋者。
由行人以此真言自加持故。
一切諸天龍等。
皆見同于金剛薩埵身。
遍體皆被金剛甲胄。
堅密無際光如猛焰。
是故一切為障者皆不能傷也。
伐折啰是金剛。
迦嚩遮名甲。
如來以金剛眼普觀衆生。
無不此金剛甲胄。
是故以誠實言而演說之也。
以最初嚩字為真言體。
嚩是諸法離言說義。
若是戲論言說所行處。
悉皆可破可轉無有堅固。
是故以嚩字為體。
次字皆轉釋之。
何故諸法離言說以生不可得故。
何故不可得。
以自性清淨故。
自即是金剛薩埵身也。
次明甲義者。
若法是造作所成。
當知但有假名。
從緣遷變。
尚不能自固其性。
況能蔽杆六塵利箭耶。
今觀此金剛體無盡莊嚴。
皆悉離諸造作。
是故堅固不壞。
百非所不能幹。
是故名為金剛甲胄。
末後?字。
即是無所畏聲。
亦是自在力義。
以定惠具足。
證此诃字門時。
自知必能摧壞諸障。
普護衆生。
是故大歡喜也又經七雲。
由是嚴身故。
諸魔為障者。
及餘惡心類。
觀之鹹四散
嚂字觀
軌雲。
啰宇色鮮白。
空點以嚴之。
如彼髻明珠。
置之于頂上。
所積衆罪垢。
由是悉除滅。
福慧皆圓滿。
一切觸穢處。
當加此字門。
赤色具威光。
焰鬘遍圍繞記雲。
觀嚂字置頂上。
有淨光焰鬘赫如朝日。
能除身中一切障。
解脫三毒之垢。
又于大小便利之處。
亦觀此字勿以舍離(私雲。
有雲。
入堂時。
白色。
出堂時赤色。
穢所亦如是。
有雲。
字體是白其光赤也。
如白毫放金光雲雲)(今又引經文。
持誦法則品雲。
囕字初。
日晖形赤在三角。
具緣品雲。
頂戴以啰字嚴以大空點。
周匝開焰鬘字門生)(白毫流出如滿月雲雲。
以此等文可思。
有雲。
入堂是因。
出堂時果。
後用證點)經第七說此觀同今軌意。
即說真言曰南麼三曼多勃馱南囕(私雲。
彼不說印。
安然阿阇梨對受記中。
或用印或不用。
廣軌雲。
印同法界生)
無能勝印(軌雲。
大護者無堪忍。
玄法青龍三卷注雲。
威光猛盛如初生小兒不堪視。
烈日之光此)(亦如是。
一切不能堪忍。
而敢映奪之者。
此明王以此真言而護行者雲雲。
私雲。
此注秘密印品疏文也。
彼品說。
大)(日衆三昧諸尊印明中。
亦有此印明也)
軌不說之。
但雲次為降伏魔制諸大障者。
當念大護者。
無能堪忍明記雲。
先虛心合掌。
十指端相拄令密合。
次開豎二無名指。
當心誦真言三遍。
左轉三返成辟除。
次右轉三返成結界。
次加持五處成護身頂散如常。
或說若結上下方者右轉之。
次指上方次指下方攝軌雲。
印相如下明經疏至下當知軌雲真言曰曩莫薩嚩怛他(引)蘖帝毗藥(二合一)薩嚩佩也尾蘖帝弊(二)尾濕嚩(二合)目契弊薩嚩他(三)唅欠(四)啰吃灑(二合)摩诃沫麗(五)薩嚩怛他(引)蘖多奔尼也(二合)涅左帝(六)吽吽怛羅(二合)吒(七)怛羅(二合)吒(八)阿缽啰(二合)底诃谛(九)娑嚩(二合)賀(引/私雲。
青龍軌出種子雲唅欠嚩博索。
嚩字注入。
又上五字總注雲空義法幢高)(峰觀。
今謂此五字即下四大護種子也。
又佩字攝軌兩所出此真言。
此中雲婆野。
下文雲佩也。
梵字無點。
或有七)(八點)由才憶念故。
諸毗那夜迦惡形羅刹等。
彼一切馳散(不思議雲。
初起南麼乃至莎诃。
于其中間即雲才也)經雲。
爾時毗盧遮那世尊。
住于滿一切願出廣長舌相。
遍覆一切佛刹清淨法幢高峰觀三昧時。
佛從定起。
爾時發遍一切如來法界哀愍無餘衆生界聲。
說此大力大護明妃曰雲雲義雲。
此三昧于如來廣長舌相遍滿一切佛刹。
巧色摩尼普門大用中最為上首。
猶如大将之幢。
故雲清淨法幢也。
梵雲馱嚩(二合)若此翻為幢。
梵雲計都。
此翻為旗。
其相稍異幢。
但以種種雜彩标幟莊嚴。
計都相亦大同相。
而更加旗旗。
密号如兵家畫作龜龍鳥獸等種種類形。
以為三軍節度。
有處亦翻為幢故。
今含言之若具存梵本。
當雲清淨法幢旗也。
如大将于高峰之上建立幢旗。
備見山以倚伏敵人情伏。
指麾百萬之衆動上齊一。
離合從心以戰女勝以攻必取。
若拙将暗于事勢。
又失幢旗。
則人各異心敗不旋踵矣。
如是淨菩提心為萬行幢旗。
亦複如是。
住中道第一義谛。
山上安固不動。
以健行三昧普觀。
十方悉見無量度門材性優劣所應用處。
及與諸地通塞障道因緣故。
能持無量功德。
普護一切衆生。
凡有所為不可俎壞也。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
我從初發意以來。
常以此勇健菩提心護持正法。
及與衆生于種種難行苦行事中。
猶如金剛無有退轉。
正為成就。
如是三昧。
普護十方諸佛刹故。
令我所願皆已滿足。
作所應作正是其時。
即爾時發遍一切如來法界哀愍無餘衆生界音聲。
說此持明法句。
若我所言誠實不虛者。
其有持誦修習。
令其勢力與我無異故。
名大力大護也。
阿阇梨言明是大惠光明義。
妃者梵雲啰逝。
即是王字。
作女聲呼之故縛受者義說為妃。
妃是三昧義。
所謂大悲胎藏三昧也。
此三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此佛子者。
即是清淨法幢菩薩心。
如彼胎藏。
始從歌羅羅時含藏覆護。
令不為衆緣所傷。
漸次增長。
乃至誕育之後。
猶固勤心字護而乳養之故。
說母恩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