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東曼荼羅抄卷上

首頁
    今儀軌中明諸會曼荼羅。

    文義隐密學者多迷。

    是秘教之例也。

    今為自行抄集諸文。

    安然和上案經疏意。

    出四種曼荼羅。

    今且約彼分門辨之。

    一示經說處。

    二引經疏文。

    就初有二。

    初示重重說處。

    後明重重說意。

    初示重重說處者。

    大日經說曼荼羅相諸品不同。

    安公具支灌頂雲。

    今據本經及以義釋。

    四處重說傳法大阿阇梨造曼荼羅灌頂法則。

    一者大悲胎藏生都會壇曼荼羅。

    如具緣品說也。

    二者三昧相應轉字輪曼荼羅。

    如成就悉地品轉字輪品說也。

    三者成就字輪秘密壇曼荼羅。

    如字輪品秘密品說也。

    四者真實修證秘密位曼荼羅。

    如真實智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入秘密法品入秘密位品說也” 私雲。

    此四種名引疏為證。

    引初壇證雲。

    秘密品義釋雲。

    前者大悲藏生是都會壇(雲雲)依此誠文故名大悲藏生都會壇(雲雲)今謂都會名可爾。

    唯屬具緣品。

    可詳應言緣品唯明都壇。

    秘密品意通明都别欤。

    引第二證雲。

    成就悉地品疏雲。

    從此品以前說真言之果。

    從此品以後次第明修行入證之方便。

    從此為首也。

    此中複有坐起威儀衆多秘法。

    下别出之。

    此經聖者所秘故。

    不明白次第說也。

    又轉字輪品疏雲。

    心中作阿字。

    及眼作啰字等。

    前品已具說。

    今欲作壇先須住此三昧令與理相應以相應之智而運布規墨也(雲雲)依此誠文。

    正以成就悉地品中住三昧中與理相應之觀而畫轉字輪曼荼羅位故。

    名三昧相應轉字輪曼荼羅也(雲雲)今謂。

    此名善順文理。

    引第三證雲。

    秘密品疏雲。

    已說字輪。

    欲成就此字輪故。

    複入三昧更說秘密曼荼羅法(雲雲)第四(未得彼文可尋)又私雲。

    悉地出現品說成就曼荼羅。

    疏雲。

    此曼荼羅神位等。

    即與大悲胎藏同故。

    此中不說之。

    但以所欲成物置中。

    以大日置方隅(更問)又雲。

    此中布列諸尊總同前位。

    但以金剛連結為異耳(雲雲)具如經疏。

    今謂。

    若爾所出四種隻示大途。

    若細論者。

    應有多類。

    問。

    安公既具明之。

    此抄有何異乎。

    答。

    彼約經廣明之。

    今對軌略辨之。

    又彼灌頂文第七卷世不流布故。

    彼第三曼荼中秘密品之餘。

    并第四曼荼羅之全。

    人未識之。

    今皆示之。

    其餘同異見而可知 次明重重說意者。

    轉字輪品義釋雲。

    如前已廣說敷置曼荼羅位。

    今何以更說。

    此有多義。

    欲更開發一類衆生故。

    令前已聽聞者倍得明了故。

    前雖說諸位地。

    然尚未普周遍。

    今更說令無所阙乏故。

    又前但說其名。

    猶多未顯形狀。

    今更說令具足故。

    何故不并說之。

    而更分析于此處說耶。

    此亦有意。

    乃至深樂法者。

    猶不頓為說之。

    欲令發起珍重之心。

    漸漸開導也。

    複次若但以圖畫尊容用為真實者。

    如彼畫師等。

    亦可成就阿阇梨功德。

    然不但以圖畫故而得成彼真言之行。

    當須一一與三昧神通相應方名不思議行。

    今佛欲開顯之故。

    雲三昧等說法也。

    謂與三昧神通相應而敷之也 秘密曼荼羅品義釋雲。

    然此大悲藏生。

    前已說竟。

    何故更說有何差别耶。

    然前雖說者是為秘密。

    更有秘中之秘密中之密。

    若不得此法者。

    設通達前法。

    亦不得成。

    故為最秘密 入秘密曼荼羅法品義釋雲。

    如經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羅等諸法。

    乃以此法為要用之法。

    不于前說。

    乃在此說之。

    若不解此。

    上來所作漫荼羅終不得成也。

    所以回互前後不相承蹑者。

    豈佛有所吝惜耶。

    但為欲令入正法者應須依師而學(乃至)今末代學人亦爾。

    不務近善知識咨承法要。

    而自師心欲望成就如來自在之業。

    直爾披文便欲作之。

    望得成就無有得理也。

    非但自損。

    又欲求名利故而妄作人師。

    自既違法而欲建立他無上善根。

    何有此理。

    由此無有效故。

    更招謗法破法之緣成無間之業。

    何有無間之業人而能自利利他俱成妙果耶。

    是故行者務求明師。

    一一咨禀微旨。

    曉了明白先自成立。

    堪能建立他人之無上善根(乃至)其或不然。

    慎勿妄操利器自傷其手也 秘密漫荼羅位品義釋雲。

    前品說入秘密漫荼羅方便。

    所謂三種加持也。

    謂以真言加師之身及所入之壇。

    并加弟子令住堅固。

    然後得安住于秘密藏中。

    故次說住證之品也八印品義釋雲。

    此經皆前後相成。

    共為一事绮互其文。

    行者甚須相照覽乃可行也 百字生品義釋雲。

    前說真言品即令說之。

    何故不說至此方說耶。

    為迷彼尋經文人也。

    佛具大悲。

    何不即說而迷惑衆生耶。

    答曰。

    非有吝也。

    但謂世間有諸論師。

    自以利根分别智力說諸法相通達文字。

    以慢心故不依于師辄爾尋經即欲自行。

    然此法微妙。

    若不依于明導終不能成。

    又恐妄行自損損他故。

    隐互其文。

    令彼自以智力不得達解。

    即舍高慢而依于師。

    以此因緣不生破法因緣。

    故須如此也(雲雲)聖者如此不可不慎。

    故今此抄專為自行不許外人。

    唯除同學中第四三昧耶人也 第二引經疏文為二。

    即就安公所出四種。

    初引初三文。

    後引二四文。

    初亦為二。

    初以軌對經引兩壇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