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貳 生活篇

首頁
    , 就能在不平的世間找出快樂與幸福。

     生病 有人把他以前“一息尚存,全力工作”的座右銘改為“保重身體,努力工作”。

    疾病會提醒你:“多跑公園,少跑醫院”是生活的真谛,“監獄裡沒有咱家的犯人,醫院裡沒有咱家的病人”是莫大的幸福。

     房子有了白蟻,這是房子病了,必須防治;經濟蕭條,這是經濟病了,必須提振。

    世間上的人和物都會生病,病了就要醫治: 一、語言生病了。

    有人說話,所謂“狗嘴裡吐不出象牙”,說不出一句好話,每說一句話都會侵犯别人,讓人不歡喜;有的人說話,語言裡總是帶刀帶劍,使别人受傷害,讓人不甘心接受。

    人間的和諧,常是因為語言有了毛病,造成人我之間的矛盾。

     二、身體生病了。

    人的身體,年輕時或許還能抵擋百病,但一到老年百病叢生,眼睛看不清景物,耳朵聽不清聲音,牙齒動搖了,這時候的人生隻有回憶往昔,感歎青春消逝之快。

     三、心理生病了。

    人的心病,可能比身體之病有過之而無不及。

    諸如奸刁、狠毒、猜疑、嫉妒、尖酸、刻薄等,心裡有了這些毛病,專想害人,會馬上傳染給他人,讓他人也深受其害。

    一個人語言有了毛病,有人指正;身體生了病,可以找醫師治療;心裡有了毛病,别人看不出來。

    心理生病的人,不知何時會發出暗箭傷人,讓人防不勝防。

     四、社會生病了。

    人心不好,影響所及,整個社會風氣必定跟着敗壞,諸如社會缺乏正義公平、強權欺負弱小、富人壓榨窮者的現象叢生。

    如此,整個社會烏煙瘴氣,人生活在其間,生命财産都沒有保障,人人自危,每天活得心驚膽戰,不知何時會遭遇不測,毫無快樂可言,真是度日如年。

     五、輿論生病了。

    社會之所以病重,原因是沒有公正的社會輿論。

    政治人物每天打口水戰,财經人士大搞暗盤交易;社會上的好人好事俱不表揚,私人敗德之事大肆渲染。

    明明是狗咬人,他就是不講真話,偏要說人咬狗才聳人聽聞。

    這樣的社會輿論,人民不敢苟同,不能信賴,徒歎奈何,束手無策。

     六、世界生病了。

    現在舉世人類面臨一個共同的浩劫,那就是“世界生病了”!現在的世界,隻有強權,哪裡有公理?隻有強弱,哪裡有平等?世界上的國家,不但政治、社會生病了,甚至自然界也生病了。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因人為破壞、濫墾濫伐、過度開發,大自然已經沒有新鮮的空氣;大自然受到人類無理的侵略,已經“鳥難唱歌,花難開放”,尤其近年來氣候日趨暖化,能不讓人憂心嗎? 總說“生病”,人有了生命,就會有病;病了就會老化、死亡。

    當然,凋謝的花朵結出種子,種子隻要遇到因緣,還會再生。

    但我們不禁要問,今日世間上的好因好緣在哪裡呢? 佛光菜根譚 病,是接近道心的捷徑; 苦,是接近奮發的機會; 忙,是接近價值的要途; 缺,是接近圓滿的階梯。

     閱讀 英國人勤于讀書看報是舉世聞名的。

    在英國有一個完整的公衆圖書館網,總藏書量為1億多冊。

    在公衆圖書館除了可以借到書籍、樂譜和唱片外,還可為孩子、醫院裡的病人、監獄中的犯人等提供各類特殊的服務,例如讀書遊戲、舉辦講座、放映電影、音樂沙龍、成人互助教育等。

     知識學問來自于閱讀,閱讀并不限于書本。

    有的人從一件事獲得啟發,他就能從“讀事”裡獲得智慧;有的人一生跟随一個人,形同以一生閱讀了某一個人,“讀人”也能讀出思想。

    人一生,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有人終其一生,研究動物、海洋、太空,成為專家;有的人博覽群書,成為通才。

    這就看各人的志趣了。

     我們究竟如何閱讀才好呢? 其一,閱讀一個國家。

    閱讀世界、閱讀人類、閱讀宇宙,有時候閱讀領域太廣太深,無法消化融會,隻有徒然浪費時間。

    最好就自己的能力去閱讀。

    例如閱讀一個國家的文化、曆史、經濟、政治、人物等,比方中國的貞觀之治、歐洲的文藝複興、美國的南北戰争等,你能讀通讀透,就能成為研究美國的專家、研究英國的專家、研究中國的專家…… 其二,閱讀一個社會。

    如果我們把閱讀的範圍縮小,更求深入,可以閱讀一個社會。

    例如,閱讀男人的社會、女人的社會、士農工商各種人群的社會,研究其形成背景、生活方式、互動模式、思想理念等。

    我們能針對社會的各種族群,深入調查研究,把成果出書與大衆分享,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其三,閱讀一個家族。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單位,世界上有很多的家庭家族對社會影響巨大,值得研究。

    例如洛克菲勒家族的發家史、明朝大儒方孝儒被誅殺十族的冤獄、紅頂商人胡雪岩興衰史。

    舉凡書香之家、官宦之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