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心月輪真言。
與本尊無異。
彼月輪諸字。
從本尊口出。
入從我頂上。
右列我心月。
亦從我口出。
還入本尊身。
如是無間斷。
手契及真言。
觀念平等故。
大日即本尊。
本尊即我身。
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無異。
具足于三身。
量周遍法界。
不生亦不滅。
離言離言相。
生與于無生。
無非大日尊。
次出定根本印(先三種印次本尊)(若盡諸會本尊觀後。
取珠念誦不可用别根本印契。
更問)
大日經第四(密印品)。
如前持缽相。
是釋迦缽印。
彼真言曰。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薩嚩吃麗(二合)奢你(入)素捺那(二)薩婆達摩嚩始多(引)缽啰(二合)缽多(三)伽伽那三迷(四)莎诃。
義釋第十雲次如前佛缽印即釋迦佛缽印也。
真言。
薩縛吉隸铄(一切煩惱也)濕蘇那曩(掘也。
如利钁掘地。
直下令徹底也)薩嚩達摩(一切。
法)嚩吉多(自在也)缽啰缽羅(得也。
謂于諸法而得自在也。
)伽伽那三銘(虛空等也。
以于諸法得自在故。
等于虛空。
以此法而掘煩惱也)。
私雲。
如前佛缽印者。
是指瑜伽持缽印也。
經雲(密印品)。
住瑜伽座。
持缽相應。
以定慧手。
俱在臍間。
是名釋迦牟尼大缽印。
真言。
南○喃(一)婆(上急呼)。
釋雲。
次作如來缽印。
左手持兩衣角(其法取袈裟近手尖角及搭肩之角。
繞臂回入手中。
令二角如雙耳也)。
仍以二手相重令以右加在上。
如坐禅手。
引上令當齊。
稍屈如重手承缽之形即是也。
作此印即同如來。
持恒沙諸佛标幟之儀。
亦能令一切非器衆生皆堪為法器也。
其真言。
婆是有義。
即三有也。
除此三有而得如來真實之有。
謂諸佛法身(雲雲)。
廣大軌雲。
二羽仰臍間(攝軌同之)。
對記雲。
海大德說。
先結跏趺坐或半跏座也。
得金剛不動座也。
尤手先執左袈裟上角。
次以右袈裟角從臂上而引超之。
從手下入手。
執其角令二角如牛角。
以此印手安跏趺上。
仰右手安其上。
二空稍立相合。
是以與定印為别也。
又樣決雲。
如前隻叉二手。
二空平端相拄。
亦是定印也。
胎軌雲。
紫金光聚身。
往彼而說法(缽印)。
智手吉祥印(空持火)。
釋迦牟尼佛真言。
曩。
喃(引一)婆薩嚩吃哩(二合)舍涅入素娜曩薩嚩達磨嚩(無缽)反始多缽啰(二合)缽多(二合)誐誐曩三麼(引)三麼娑嚩(二合)賀(引)。
義釋第四(具緣品)雲。
東方初門釋迦牟尼。
作說法之狀。
謂以左手執袈裟角。
如今之阿育王像。
右手豎指以空水輪相持。
是其标幟也(雲雲)。
對記雲。
海說。
用前缽印。
左手執袈裟角。
右手安左手上不相叉。
仰安心前。
缽印如前(雲雲)。
文雲。
智手吉祥印(空持火)者。
二手各空火端相撚。
令火背直也。
各令水風少屈也。
各地直立也。
慧印向外當奶也。
定印仰安心上。
是名吉祥印。
此一印不正。
前印為正。
意大德說缽印(但雲。
左申仰安心。
右空火撚向外。
名說法印。
左名缽印)。
稠上人雲。
珍和上雲。
二手各空水相撚。
以慧覆定。
法身印也。
空火相撚亦覆報身印也。
空風相撚亦覆應身印也。
是釋迦三身印釋迦文法雲。
根本毗盧遮那化身印。
定手水空相撚惠手亦爾。
二手水空共相着餘地火風三指散立。
釋迦文佛真言曰(私雲如胎軌)。
師傳雲。
初門釋迦左手缽也。
右手吉祥印者。
初成道時說法吉祥印也。
謂火空相撚是報身說法印也。
疑水空相撚可應身印。
而佛以大悲為本。
即以大悲利生法門為法樂。
故大悲門。
釋迦舍本令結受法樂報印也。
又報身毗盧遮那有冥顯(引)。
二利益。
顯益為十地菩薩現身。
冥益普為十界衆生施益。
故從本令結報身印也。
或儀軌依此義故。
水空相撚應身印結之(雲雲)。
大日經第二(普通真言藏品)雲。
時釋迦牟尼世尊。
入于寶處三昧。
說自心真言。
南○喃薩婆○三摩(引)三摩莎诃。
義釋七雲。
薩嚩吉禮舍(是一切煩惱)?素娜曩(是摧伏)薩嚩達麼(是一切法)嚩始多缽羅缽多(是得自在。
此意雲摧伏一切煩惱。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也。
以初娑字為真言體。
娑名為漏。
亦名為堅。
言一切有漏有為之法。
無力無堅而為諸衆生。
謂有性實。
堅着不舍。
是故此法無常敗壞時。
即便沒在愛若大海。
今入即空門故。
則知諸漏本來不生。
況有堅固住者。
故能以此法王三昧。
遍破二十五有。
普閉一切惡趣門。
轉無量塵勞。
盡成寶所。
故名為破有法王于法自在也)。
未句雲。
誐誐曩三麼(引)三麼者(譯雲。
等虛空無等者。
言三昧非但于一三千界内而得自在。
乃于無盡諸衆生界而得自在。
是故廣博無際等同虛空。
又如虛空雖無所不遍而具含萬像。
種種不同。
故言無等。
複次如寶性是一而力用不同。
有辟邪除毒者。
有愈疾者。
有持财者。
有能成就種種幻術者。
有能普雨衆物乃至可共語使令者。
有能示衆生宿命行業乃至賢聖大會。
悉于中現者。
故雲等不等也。
又雲。
釋迦牟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