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泮(三)。
一曼荼羅。
經第一雲。
于淨室中安置佛頂像。
其作像法。
于七寶花上結跏趺坐。
其花座底戴二師子。
其二師子坐蓮花上。
其佛右手者。
申臂及掌仰掌。
當右腳膝上。
指頭垂下到于花上。
其左手者。
屈臂仰掌。
向齊下橫着。
其佛左右兩手臂上各着三個七寶璎珞。
其佛頸中亦着七寶璎珞。
其佛頭頂上作七寶天冠。
其佛身形作真金色。
被赤袈裟。
其佛右邊作觀自在菩薩(一本雲。
十一面觀世音像)。
右手屈臂向上把白拂。
左手申臂向下把澡罐。
其罐口中置于蓮花。
其花端直。
至菩薩頂。
臨于額前。
其佛左邊作金剛藏菩薩像。
右手屈臂向肩上。
手執白拂。
左手掌中立金剛杵。
其一端者。
從臂上向外立着。
咒師于佛前。
左右邊?跪。
手執香爐。
其佛光上作首陀會天。
散花形。
作此像已。
于清淨處。
好料理地。
莊嚴道場。
于中安置此像已(雲雲)。
私案經意雲。
于此像前起首。
從白月一日至于十五日可修行法。
第十四日。
于佛像前。
結長二尺花鬘十六個着之。
複安十八瓦缽。
十缽中盛滿香水。
八個盛滿牛乳。
複安種種飲食。
複安蘇燈百八盞。
複安燒沉香。
請喚佛。
種種供養。
誦咒竟而發遣之。
第十五日五更頭。
還如十四日。
種種供養訖。
于道場中作水壇竟。
喚帝殊羅施安置。
複安火爐。
取沉水香長一尺。
百八段。
兩頭塗蘇合香。
一一誦咒七遍訖。
火爐中燒。
如是燒盡百八段。
時佛随行者願(雲雲)。
又案下文意雲。
每月月生一日。
至月生七日。
獻八盤食。
一切雜果。
東北·正東·〃南·正南·西南·正中·西北。
各置一盤。
從月八日至十五日。
日日獻食如果子法。
若不得日日獻者。
月三日五日七日。
應獻果子。
其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
應獻食供。
若能月一日至十五日。
日日相續。
供養果子食種種諸物香花等者。
最勝第一。
十六日已去。
直以香花供養誦咒。
乃至月盡月月如是(雲雲)。
經雲。
金輪佛頂像法。
欲畫其像。
取淨白氎。
若淨絹布。
闊狹任意。
不得截割。
于其氎上畫世尊像。
身真金色着赤袈裟。
戴七寶冠作通身光。
手作母陀羅。
結跏趺坐七寶莊嚴蓮花座上。
其花座下豎着金輪。
其金輪下畫作寶池。
繞池四邊作郁金花。
及四天王各随方立。
其下左邊。
畫作文殊師利菩薩。
身皆白色項背有光。
七寶璎珞寶冠天衣。
種種莊嚴乘于師子。
右邊畫作普賢菩提。
莊嚴如前。
乘于白象。
于其師子。
白象中間畫大般若。
菩薩之像。
面有三目。
莊嚴如前。
手把經匣端身而坐。
于佛頂上空中。
畫作五色雲蓋。
其蓋左右有淨居天。
雨七寶花(雲雲)。
私雲。
金輪佛頂者。
非是一字金輪。
指釋迦佛頂雲金輪佛頂也。
臨文而知之。
又有八肘壇法。
安置三十二尊。
依繁不可見經文。
一功能。
經雲。
佛告諸比丘。
此咒能解一切諸咒。
若外道若魔醯首。
咒名能除卻諸惡鬼神。
亦救衆生五苦八難(雲雲)。
私雲。
咒者佛頂心咒也。
已上集經所說釋迦真言持念行儀畢。
牟梨曼陀羅經所說釋迦真言持誦法則師傳雲。
此經與寶樓閣經同本異譯(雲雲)。
私雲。
檢經文其旨顯然。
牟梨經者。
阙序分直譯正說欤。
就寶樓閣經有二本。
菩提流志并不空譯也。
今此等經相會可持念此真言。
一支度。
曼荼羅(有二私曼荼羅。
一地壇曼荼羅。
二畫像曼荼羅。
以地萬陀羅為敷曼荼羅以畫像可懸之欤)。
大壇。
護摩壇。
寶塔一基安置舍利。
幡蓋。
五色幡。
盆三十二。
瓶三十二。
燈三十二。
寶瓶五。
名香(沉水。
白檀。
郁金。
安悉。
蘇香。
薰陸。
龍惱。
紫檀)。
右支度大略如此。
委勘經文可沙汰之。
安經意雲。
當于佛前并諸天前各燒自分香。
所謂佛前(蘇合不空并流志同)。
拔折羅波膩燒俱噜唬(杜婆雲安悉)(不雲金剛手前燒安悉。
流無之)。
摩尼跋折唎前燒突縮迦香蘇合(不雲摩尼金剛前燒蘇合。
流同)。
四天王前燒薰陸香并薩社迦香突迦香(不雲薰陸蘇合白膠香和燒。
流雲薰陸及薩阇羅婆香白膠)。
摩诃提婆前燒白檀香(不雲吉祥天女前燒白檀香。
流同之)商企尼前燒安悉香(不流同)。
社底堵(雲使者)。
前别燒陀羅枳香(不雲金剛女使者前燒薩羅計香是青膠香。
流雲悉必栗迦是苜蓿香)。
栴檀沉水香健多伽羅香施路超香龍腦香麝臍香郁金紫檀香等。
以如是等。
香和水浴于諸天(流雲以為塗香塗天神上)。
一起首時分等(如上)。
一行法。
師傳雲。
牟梨經說悉地等作法甚委悉也(雲雲)。
私雲。
護身結界奉請供養等之取用同于悉地。
仍行法首尾可用蘇悉地欤。
唱禮。
三身至釋迦(三反)佛眼。
南無阿梨耶阿缽羅爾多冒地薩埵〃〃〃五大明王。
大少自在。
三部界會。
已上師傳。
三身(釋迦三反)。
南無摩尼寶花幢王如來(流志本雲寶華王幢如來)。
〃〃種〃摩尼如來(流雲寶清淨光明如來)。
〃〃金剛超誦王如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