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林第十五

首頁
    屬。

    令一切諸魔退散無得侵擾。

     次大輪壇。

     軌雲。

    然後結才發意轉法輪菩薩印。

    二手各作金剛拳。

    二頭指二小指。

    互相鈎即成。

    以印按于壇上誦真言五遍。

    真言曰。

     唵嚩曰啰(二合)斫羯啰(二合)吽弱吽(引)鑁斛(引)。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

    其壇中諸佛菩薩及諸聖衆。

    量同虛空遍周法界或報土佛刹。

    一切有情。

    冥然身心通同一相影現于此勝妙刹中。

     次入法性道場觀(用定印)。

     軌雲。

    則次應入真如法性道場觀行。

    而誦此偈思惟偈中真實勝義。

    乃至心與真如體性相應為限。

    偈曰。

     虛空為道場菩提虛空相。

     亦無等覺者真如故如來。

     (私謂。

    先誦偈。

    後觀義) 偈意雲。

    道場者佛成道場也故雲道場道場既虛空故于道場所可成。

    菩提覺也。

    亦虛空相也。

    無體相也(上二句意如此)。

    道場空。

    菩提空故。

    亦等覺亦空也。

    即道場空。

    覺空。

    此覺證人亦空雲也。

    故雲亦無等覺者。

    故唯真如常住周遍法界之理是如來也(故雲真如故如來也)。

    故能依之身。

    所依之土。

    皆同虛空。

    即此周遍法界身土也。

    即知常寂光土法身如來也(雲雲)。

     大原記。

    普通供養印。

    次結輪壇印。

    即觀念雲。

    可觀想樓閣内在三重壇。

    内院在八葉蓮花。

    于台上有寶塔。

    塔門西開。

    塔内有金床。

    床上有●●二字。

    字放随緣色光照諸方。

    三重座位皆顯現。

    随緣種子□字變成佛頂骨□□字成佛缽。

    二放光所照諸座種子皆成三昧耶形。

    骨成多寶世尊。

    缽成釋迦牟尼佛。

    二佛放光所照三形悉成尊形。

    圍繞寶塔二尊。

    此中寶山寶塔二尊分身量同虛空。

    周遍法界成報土佛刹。

    一切有情冥然身心通同一相。

    影現于此勝妙刹中。

    離身無土離土無身其名土者。

    一法二義。

    一身即三身。

    三身即一身。

    身土不二。

    法性法爾也。

    起印印佛。

    虛空印自身等(心額頂口也)。

    頌曰。

    虛空為道場。

    菩提虛空相。

    亦無等覺者。

    真如故如來。

    次飲印勢散。

    真言曰(雲雲)。

     私雲。

    此記上觀曼荼羅并法性道場觀。

    不用别定印。

    住輪壇印修其觀行等也。

     次治路(如胎記)。

    次不動印明(此有辟除結界護身等如胎記)。

    次振鈴(如胎記)。

    次奉請印明(如軌用大鈎召印明)。

     丹州一本記。

    此次用索鎖鈴三印。

    大原記同之。

    儀軌無之。

    私雲。

    三印如胎藏記。

     私雲。

    已上二印儀軌無之。

    召請辟除示三昧耶三印存沒不同。

    如準泥法之中記。

     次阏伽。

     軌雲。

    即取右邊阏伽器。

    二手捧持當額奉獻。

    想浴諸佛菩薩及諸聖衆足。

    即于爾時虔恭殷重啟告諸佛求心中所願。

    速成就真言曰。

     誐誐曩三(引)麼(引)糁麼娑嚩(二合引)賀(有歸)。

     由獻阏伽香水供養故。

    令修行者三業清淨。

    洗除一切煩惱罪垢。

     次花座。

     軌雲。

    二手左右大小指各頭相拄。

    餘六指如欲敷蓮形即成。

    真言曰。

     那莫三(去)滿多沒馱(引)南惡(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力故。

    即從此印流出無量寶師子座并蓮花座金剛座種種諸座。

    佛及菩薩一切聖衆。

    各随所宜。

    悉皆獲得殊勝之座。

     次善來偈(如胎記。

    私雲。

    軌無之)。

    次重結大界(私雲。

    軌雲普通印)。

     軌雲。

    二手内相叉為拳。

    諸指節令稍起。

    即誦藥王菩薩等真言曰(雲雲)。

     由誦如上諸真言故。

    于持經者作大加持。

    諸惡鬼神悉皆遠離不敢附近。

    行住坐卧乃至夢中亦不敢觸惱。

    一切時中皆得安樂(此中有五真言不能暗誦者。

    依師說用經中陀羅尼。

    結此一印。

    誦五種陀羅尼。

    每陀羅尼左轉右轉上下意想結曼陀羅外廓)。

     次報恩供養(用定印)。

     軌雲。

    應作是思惟(乃至)一切諸佛及大菩薩(雲雲)。

     丹州一本記不用之。

    大原記同之。

     次塗香。

    次花鬘。

    次燒香次飲食。

    次燈明。

     私雲。

    已上五供養印明一一觀念。

    具如儀軌說。

    是胎藏供印真言也。

     次普供養(如胎記。

    私雲軌無之)。

    次贊(古用五贊。

    今謂釋迦贊。

    法贊。

    薩埵贊用之。

    有何妨乎。

    私雲。

    贊記無之)。

     釋迦贊。

     曩谟邬婆迦(引)[口*履](一)摩诃馱耶(二)多演難(三)母尼铄(引)吃也(二合四)僧(思孕反)诃(五)缽羅缽底(丁以反六)嚩曰啰(二合)馱啰(七)摩護(引八)忙哩野(二合九)惹那(十)缽利勿?(二合)怛寫(十一)系多(去)也嚩瑳率都帝。

     法贊。

     吠啰拟野(二合)惹曩南秫(詩律反)淡(一)戌婆讷蘖底谟(引)左釼(二)播啰沫體(丁以反)迦謎建耽(三)曩謎達?舍磨嚩憾(四)。

     普賢贊。

     嚩曰啰薩怛嚩摩賀薩怛嚩嚩曰啰薩嚩怛他蘖多三漫多跛捺啰嚩曰啰你耶嚩曰啰幡儜曩牟薩睹帝。

     私雲丹州一本記此次加持念珠。

     次入大空三摩地(用彌陀定印。

    私雲。

    軌初文名實相三摩地)。

     軌雲。

    是修行者作是供養已。

    次則入實相三摩地。

    觀一切法如幻因緣和合生故。

    知一切有情無所得以為方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