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林第十九

首頁
    童子經。

     一支度。

     注進。

     童子經書寫供養支度。

     一寫經所。

     壇一面。

    半疊一枚。

    燈台二本。

    脅機一腳。

    佛供米三鬥。

    禦燈油二升。

    白布一端(壇敷料)。

    白薄樣三枚(寫經料)。

    五色糸一丈許。

    白芥子少〃。

    名香(沈白。

    檀)。

     一十五鬼供所。

     大幕一帖(可有幕串八本)。

    長薦五枚。

    淨鍬一柄。

    上紙三帖(銀錢币帛等料)。

    白絹三尺許(疋帛料)。

    白米三鬥。

    大小麥。

    大小豆各三升。

    白布三丈(蠟燭料)。

    酥。

    蜜。

    蠟。

    名香(安悉)。

    裡黑三十口。

    桶二口(大小)。

    杓二(大小)。

    折敷三枚。

    長櫃一合。

     淨衣(白色)。

    阿阇梨。

    承仕一人。

    驅使一人(已上淨衣人供如常)。

     右注進如件。

     保延四年六月二十日。

     右師匠奉為中宮所被書進支度也。

    至于中夜相具白芥子等參椒房令頂戴之。

     一起首時分。

     經雲。

    于月八日十五日(雲雲)。

     一行法。

     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菩提流支譯)。

     此經略說十五童子名體作用并結線法供神王法戴芥子法。

    有二陀羅尼。

    共不說印矣。

     有丹州池上上記。

    左所出是也。

     童子經作法。

     先兼日以吉日書寫童子經。

    次可縒五色糸一丈餘許。

    次建立小壇(辨備供物如例)。

    次修供養法可結是糸(結線真言如經說供養法等可問師)。

    次先當日晨朝令婦女着新淨衣。

     授八齋戒(兼日沐浴)。

    八齋戒作法(如例)。

     次供養童子形。

     先三禮。

    次如來呗。

    次啟白。

    次神分。

    次五大願。

    次三段分别(如例)。

    次訓釋經。

    次佛名(如例)。

    次祈願少〃。

    次六種。

    次回向(願以此功德雲雲然後以五色糸并經。

    令懸婦女頸并小兒頸)。

     次可儲十五鬼供物。

     五谷粥(如例)。

    淨衣。

    蘇蜜。

    香花。

    油等可加入之。

    又可儲散米少〃。

    币帛十六。

    捧各可?。

    (銀錢淨薦二卷)。

     次入初夜可修十五鬼供。

     先以淨鍬可掃除淨處。

    次行人令驅仕持供物行淨處(驅仕在前行人在後)。

    次至淨處二卷薦并敷淨處。

    次行人向東方坐其前。

    次驅仕以供物置行人右方(然後驅仕退去他處)。

    次行人加持供物。

    先灑淨印明(如悉地)。

    次加持供物(用事印辨明)。

    次加持飲食印明(如施餓鬼)。

    次須彌印明(如施餓鬼)。

    次一字心水輪觀印明(如施餓鬼)。

    次以币帛立位處(次第如圖)。

     次勸請。

    以普印當心。

    頌曰。

     至心謹請。

    栴檀乾闼婆王。

    與諸眷屬。

    受此供養。

    護持女大施主。

    守護嬰兒。

     至心謹請。

    第一名彌酬迦。

    第二名彌迦王。

    第三名骞馱。

    第四名阿婆悉摩羅。

    第五名牟緻迦。

    第六名摩緻迦。

    第七名閻彌迦。

    第八名迦彌尼。

    第九名梨波坭。

    第十名富多那。

    第十一名曼多難提。

    第十二名舍究尼。

    第十三名健吒健泥尼〃。

    第十四名目佉曼荼。

    第十五名藍波。

    降臨于此。

    受此供養。

     次以五谷粥供之(次第如圖)。

     真言曰。

    唵路迦〃〃迦羅野娑婆呵。

     次供散米(次第如前真言如前)。

    次普供養(如十八道)。

    次贊。

    次心經。

    次谛緣度。

    次祈願。

    次啟謝(用普印)。

    次發遣結印。

     先唱言。

    汝今疾去行速如風到于四方(七反唱之)。

    然後誦真言。

    發遣之(七反)。

     次行人護身而後起去。

    次驅仕取集币帛銀錢以火燒。

    次以下薦令裹供物遠去檀越居處令舍淨處。

    驅仕無顧視之。

     次行人至夜半還至佛所。

     先三禮。

    次如來呗。

    次啟白。

    次以灑水灑婦女頂。

    次令婦女長跪。

    稱南無東方善德佛盡東方一切諸佛。

    即起令禮拜餘九方佛如是令稱禮。

     次取少芥子令置彼婦女頂(作法問師)。

    次令誦梵天所說陀羅尼(七反如經說)。

    次令誦世尊所說陀羅尼(七反如經)。

    次六種。

    次回向。

     若修供養法行此事等此最勝也。

    師傳(雲雲)。

    依經者月八日十五日可修之。

     已上丹記了。

     供養法等可問師(文)。

    如何。

     次師傳雲。

    童子經書寫之時。

    晝時備香花等。

    以梵天為本尊。

    修供養法。

    其念誦之次誦真結線經。

    唯如随方之儀。

    舉題名。

    謂供養之。

     次舉題(雲雲)。

    于夜時供養十五鬼神香花飲食蠟燭等物儲之。

    而四臂不動并栴檀乾闼婆為中台為本尊。

    而如十二天供等。

    以蠟燭供之。

    多分随阿阇梨意樂(雲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