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平淡,就可以馬馬虎虎地度過了。
你應當在平常的生活中感悟自己的真心。
這個真心不帶染雜,能讓你時刻保有安甯的心境,當你生活不順、妄想紛飛時,不妨内觀自己的心靈,讓它靜下來,你的内心平順了,生活中的不順也會少了許多。
生活之要
人每天都要生活,生活不是有的吃、有的穿就算,也不是有錢賺、有人愛就好。
生活不是那麼簡單,當吾人生到世間來,本能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平安,之後就要飲食。
嬰兒在搖籃裡,或在母親的懷抱中,感到無比安全,但他還是需要牛奶。
及至長大後,要求贊美,要求鼓勵。
一旦入學讀書之後,所要求的就更多了。
人在世間生活,要求很多,但最基本的莫如:
一、要過得歡喜。
人間生活裡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歡喜。
假如一個人住在洋房别墅裡,但是住得不歡喜;家中擁有萬貫家财、千百億存款,但生活過得不歡喜,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有的人,遇到吃的,不歡喜,見到别人,也不歡喜,聽人講話,更不歡喜。
這裡不歡喜,那裡也不歡喜,生活裡沒有歡喜,人間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反之,有一些人生活簡樸、物質貧乏,但他生活得很歡喜。
偶爾三五好友,相約海邊山上,踏青郊遊,無比惬意。
平日生活裡,飯食以外,一杯茶、一份報紙,無比滿足。
因為滿足而産生的快樂、歡喜,勝過百萬富翁。
二、要行得正派。
人的生活範圍,不是隻在家中,也不能躲在象牙塔裡,而要走上社會,交朋友、求職業,要和人際互動往來,建立許多關系。
這時候,一個人的行為正派,就非常重要了。
有的人隻憑口才好,能言善道,但是花言巧語,沒有正派的行為,日久也會被人拆穿,不容易獲得他人的信賴。
甚至,有的人為了利益,總想沾别人的光、占别人的便宜。
能占則占、能騙則騙,如此縱使别人上當,也隻有一次。
一個行為不正派的人,在社會上往往被人譏為地痞流氓、無賴漢、僞君子;行騙欺人,到最後一個知心朋友都沒有,豈不悲慘!所以,人生在世,甯可無錢無勢,但不能不做一個正派的人。
三、要忍得自在。
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樣樣順利。
身體上的病痛、氣候上的寒熱、物質上的缺乏、人情上的冷暖,在在都讓自己的心湖不平,這就得靠自己的修養忍耐了。
世間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所謂“十全十美”,是要我們自己建設有力的世界,要靠忍的功夫來降伏一切。
忍不是隻有忍窮忍貧、忍饑忍苦,甚至還要忍氣。
忍氣也還容易,更重要的是,要能忍名譽、福報、贊美、恭維,一切都能堪忍,才能自在。
忍之一字,在我們的生活裡,有巨大的功用,盡管世事變化,人間有善惡好壞,在我們“能忍”之下,也能到處沒有風波,如果不起風波,還怕不能自在嗎?
四、要活得平安。
人生第四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活得平安。
一個人即使享受榮華富貴,但是覺得不平安,生活也不會快樂。
就如同金毗羅王子出家後,在享受解脫放下的自在快樂時,忍不住回憶起過去住在王宮裡,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羅綢緞,住的是高牆皇宮,但是每天都怕别人陷害,吃飯睡覺都覺得不快樂。
人,生活得不平安,活着有什麼意義呢?所謂“平日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隻要我們不犯法,守着國家的法律,守着做人的道理,每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會帶給我們平安,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了。
生活之道
在人間不能沒有生活,說到生活,人人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民生物需。
除了基本的物質生活以外,有的人向往愛情,有的人重視名利,有的人追求權位,有的人愛好藝術,有的人虔心信仰等,不一而足。
如何才是生活之道呢?試論如下:
一、物質的生活要淡泊。
人在世間生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物質生活,因為人要穿衣、吃飯、居住。
所謂“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衣食不足,還談什麼道德仁義呢?但是物質生活也不能奢侈浪費,應該簡樸節約為好。
唐太宗得天下後,為了養民生息,不願意浪費金錢,所住的宮殿乃是隋朝的舊居,正因為他的簡樸愛民,才有後來的“貞觀之治”。
二、精神的生活要升華。
有了物質生活當然還不能滿足,還需要精神生活,例如,要愛情,男婚女嫁;要讀書,充實學問;要精神愉快,甚至要修養道德人格,要培養忍耐毅力等。
物質生活解決了,精神生活升華了,人生基本的生活架構就算完成了。
三、藝術的生活要豐富。
一般人有了物質與精神生活以後,進而還會追求藝術生活。
所謂“藝術生活”,就是要美感、要氣氛,例如繪畫、雕刻、美術、音樂等,甚至自己的儀容、姿态,都要有美感。
确實不錯,藝術的生活能提升人的品質,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