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力難思諸佛菩薩不請不越之雲意也。
難調伏者者。
天魔摩醯修羅等類也。
毗那夜伽者。
此翻象鼻。
或翻障礙神也。
是則常随魔也。
天魔地魔不來時有。
常随魔如影随身魔也。
毒蟲利牙爪者。
地十二畜。
或二十六禽獸等是也。
皆利牙爪類也。
真言發吒注半音付發字八讀意也。
正發字注可有。
梵語習一句下付事常事。
總山門真言入聲イタク不讀也。
其故慈覺大師傳南天中天音。
是則多分上聲音清讀之也。
弘法傳中天音故入聲讀也。
又其音濁也。
山門縛曰羅讀。
東寺縛曰羅讀也。
●字山門キリツ。
東寺キリク讀也。
總悉昙事一段可有沙汰事也
一。
道場觀事。
水場上觀道場也。
是則行者。
未來成佛土也。
縱清涼山文殊。
補陀洛山觀音行周遍法界土故。
何随行者所觀可成就也。
八葉大蓮花者。
蓮花月輪事。
真言要樞故能得意可置事也。
衆生心中八分肉團有之。
肉團團圓正等名心月輪。
取八葉方名蓮花也。
仍二俱用時或蓮花上月輪。
或月輪中蓮花也。
以之配胎金時。
以蓮花配胎藏。
以月輪配金剛界也。
或自性清淨方名蓮華。
次第輪作名月輪。
是則月初至十五日。
漸漸增加義也。
菩提心論以之譬十六大菩薩也。
師子座者。
常師子無之。
隻是無怖畏義也。
釋尊所座如雲七寶師子座也。
七寶樓閣者。
金銀琉璃珊瑚虎珀真珠。
是雲七寶也。
金輪七寶雲時馬寶·象寶·主藏寶如藏寶·主兵寶·輪寶·如意寶也。
樓閣者。
二重堂舍也。
一重有不名樓閣也。
弘法釋雲。
雙圓性海說三密自樂。
重如月殿讀四曼自性也。
此文東寺家沙汰事也。
重如雲或塔婆。
或樓閣也。
諸璎珞以下舉色色莊嚴具也。
摩尼為燈雲以摩尼珠光為燈明意也。
是迄道場觀也。
樓閣中雲下觀曼陀羅也。
曼陀羅者。
輪圓具足義也。
萬法圓備意也。
瑟瑟盤石雲。
一義水精盤石。
水精梵語瑟瑟故也。
或重石瑟瑟雲義在之。
常不動所座切石雲是也。
種子三形尊形次第轉作事。
種子者。
真如佛性種子也。
三摩耶形者。
本誓表示也。
佛以定惠三門成就故。
惠者陀羅尼也。
種子タラニ肝要一字取也。
譬觀音種子用●字。
是無染不可得義也。
為大悲利生。
衆生泥水染不染義也。
三形用蓮花。
三摩耶又雲三摩地。
是則定義也。
蓮花又無染意也。
仍以之為表示也。
各一門入歸周遍功德也。
然義釋雲。
從此一門得入法界。
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雲。
尊形行者身量相應程觀也。
種三尊配空似中三谛也。
是則因緣所生法也。
觀心為因。
三密為緣。
加持示現普門界會所生為法也。
真言行儀三密可具足。
道場觀印明無之。
耶印用定印事。
觀法有便故也。
明次下三力偈此真言拟也。
仍三密具足也
一。
三力偈事。
仰雲。
力字三有故。
與三力名也。
行者所修力。
如來所說印明。
加持力。
法界法爾自然力也。
普供養而住句随法改事在之。
或願成安樂刹。
或願成靈鹫山。
若供養觀世音改用也。
此偈梵語有之。
用漢語事。
辄其心為令知也。
此偈用道場真言事蘇悉地經疏。
偈即真言雲文在之。
是則證據也
一。
普通供養事。
仰雲。
普遍通至供養故。
普通供養雲也。
是則虛空藏菩薩印明也。
菩薩福德智慧具足故。
依此印明成無量廣多供養也。
四反誦事表四面供養也。
或表身佛壇空也。
身者行者自身。
佛者所懸繪像。
若木像壇者安置壇。
空者虛空也。
是則輪壇印意也。
又以前所觀大壇樓閣寶座莊嚴具如法成就雲意也
一。
振鈴事。
仰雲。
鈴表五智也。
取鈴時。
風指中古ソヘテ是持雲說在之。
或中古大日故不制指雲義在之。
此義四古不可配之四佛故也。
仍隻ニキリ振事在之。
然常風指述一古副也。
此時一切物音出事依風故也。
音性寂靜也觀事鈴音即五音也。
五音即五藏養出五行義也。
内本性寂靜事。
離執着義也。
鈴振切事。
當流一カサシルシ也。
本說慈覺大師禦記虛心記雲文可振切之由分明見。
兜率胎藏三密抄又分明也。
總振鈴本說不空罥索經并金剛童子持念經出。
三昧流法曼流穴太流鈴振切事本說分明也。
我流不振切事不審也雲事也。
總振鈴事。
遠漢土國王出時。
振鈴調樂伎事在之。
仍準彼召請本尊時。
先用此義也。
我朝行幸時鈴奏名小納言役此義有也。
當流鈴閑早振見。
心音閑久不振也。
振鈴時三度振時。
三有衆生驚覺三身證得意也。
五度振時五趣衆生引令證五智菩提義也。
杵三度轉事表如來示勸證三轉法輪也
一。
送車辂事。
仰雲。
付此印腕上前後三度動義。
一義以大指中指サキ外向拂也。
現行前說用也。
辂者字書中雲。
人君車辂雲雲。
心國王乘車也故佛禦迎奉車故。
此土國王車進也或大國車雲見。
七寶車辂雲金銀等七寶莊嚴車也。
駕禦金剛寶事者。
金剛者軍荼利明王也。
軍荼利誓約行者召請本尊時。
本尊送迎給也。
或以三部使者此送迎使者也。
三部使者雲佛部不動。
蓮花部馬頭明王。
金剛部軍荼利也。
駕禦引合合催ヨム也。
意軍荼利金剛七寶車手引催義也。
此印即車形結顯也
一。
請車辂事。
仰雲。
迎奉處車本尊處來也。
正請本尊也。
有師說雲羯利シヤ耶句下阿蘖車曳醯呬等加也。
又阿利耶サラナタ句。
随尊可替用雲師說也
一。
請聖衆事。
仰雲。
此真言三部有之。
印二部各别可有之。
私記出處蓮華部印也。
立二大指唵アロリキヤト誦召之蓮花部也。
左大指立金剛部也。
随其部當部明誦也。
加本尊梵号可用之也。
初行時三部俱用之。
三部入功タメ出蓮花部印事源如意輪瑜伽法出故也。
請車辂時道場空中來給迎請聖衆時正道場入也。
不誓不越雲本尊随行者所請可來至誓故也。
此印瓶形表也。
瓶必有水故大悲義表也。
佛部時立二大指事佛證空空故也。
蓮部立右大指隐左邪以右正召随衆生願樂任運自在義也。
金剛部立左大指。
右慈悲形隐左不順形顯現忿怒降惡障意也
一。
辟除從魔事。
仰雲。
有師說雲三部各有辟除從魔故也。
仍今所出。
蓮花部辟除從魔也。
是則馬頭明王印明也。
三部者佛部不動。
蓮部馬頭明王。
金部一字頂輪明王也仍此處初去垢印明用也。
此印明三部通用意有故也。
此處用辟除從魔事。
請本尊時。
諸天魔等隐形随來故。
彼辟除義也。
譬世間國王等行給時。
盜賊等隐形如交來也
一。
三昧耶事。
仰雲。
是請本尊後用辟除本尊可還心有故。
三昧耶本誓示意也。
詫之付之訓也。
仍此即不招押付樣結也
一。
金剛網事。
仰雲。
此印頭上轉雲故少高結也。
地結金剛垣四方四角既結上方殘事為請入本尊也。
佛既入道場故結上方三古金剛網以金剛牆引繞可思也。
凡此作法淨土莊嚴有之。
小阿彌陀經七重羅網說是也。
藥師經有之。
軒怠羅網雲是也。
大梵天有之。
梵網名之。
帝釋天有之。
是名帝網。
唐土内裡日本禁裡在之也
一。
火院事。
仰雲。
付此印相。
一義頭指以下橫重之。
大指立也。
スチカヘ頭指以下重之也。
其形如三角。
是即表火體也。
仍現行用後說也。
此印意金剛牆外火炎牆義也。
天魔怖畏事不如火炎熾盛雲故用之也。
院者牆雲意也
一。
阏伽事。
仰雲。
阏伽梵語。
此圓滿器翻也。
行者所樂圓滿意也。
此用事西天習請客必先奉洗足也。
天竺熱國故。
聊遊行其足塵垢污故也。
此用祈願事。
世間使主君者。
奉手水足水時。
依近如所望事述。
阏伽時偈頌。
是祈願意也。
阏伽器花香入事。
一義雲。
坐此花洗足雲意也。
一義令水莊嚴義也。
釋尊出檀持山時。
牧牛粥食尼蓮禅河邊至沐浴時。
長壽諸天知前佛化義。
散種種花香如莊嚴河水。
也。
此本說佛本行集經見。
薰香煙事。
此功德為令周遍法界也。
阏伽時。
花盤共取上。
阏伽水三度适入花盤樣在之。
東寺多分用此說也。
源準胝儀軌出。
山門古兜率流有。
彼流用之也。
池上和尚阿彌陀私記載此說也。
世竈私記号是也阏伽印異說在之。
如清淨印作二手小指方合用也。
八葉印等。
阏伽印用也。
四面供時前供養。
阏伽時右方阏伽。
并奧右阏伽捧供可思也。
塗香花鬘等可準知也蘇悉地經二(奉請品)香水事義釋四出
一。
花座事。
仰雲。
安三處者。
額面心三處也。
如次佛蓮金配也。
仍佛部時額。
蓮部時面。
金部時心也。
付花座印三部分别在之。
佛部開敷八葉。
蓮部微敷蓮花。
金部六葉或四葉印也。
通用八葉印事。
此印功能本尊随樂所座成也。
不動盤石大威德水牛。
各其所座設也。
此處奉花座事。
阏伽洗足故。
洗足畢奉座安本尊意也。
十地滿足者。
顯教地位借顯究竟義。
金剛座雲先不壞所座可意得也。
十地ツツケテ金剛雲等覺得意也。
凡真言教速疾頓成一座成覺談故。
不立地位也。
故出生義雲。
削地位階級付等妙頓肯雲故也
一。
善來偈事。
是咒願意也。
西天見客來必先善來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