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你看,我們從胚胎時期起,就已經微縮了整個進化過程。
”
我:“怎麼講?”
她:“我們最開始是個單細胞對吧?然後是多細胞形式,再然後又是魚一樣的東西,接下來是爬蟲的樣子,沒多久又變成哺乳動物的大緻外形,當然那會兒還有尾巴。
最後尾巴和體毛在子宮裡面退化沒有了,人形就出來了。
”
我腦子裡仔細想着一個胎兒的成型:“不都是這樣嗎?”
她瞪大眼睛看着我:“你不覺得有意思嗎?上億年的進化,300天就搞定了啊!你這個人……而且我們就是競争動物,從開始就在和自己的母體——媽媽,在鬥争。
”
我:“等一下啊,這個有點離譜了吧?”
她:“離什麼譜啊,就是那麼回事。
”
我:“胎兒時期跟母體鬥争?怎麼鬥争啊?”
她:“胎兒是什麼?就是寄生體!吸取母體營養,寄生在母體内。
既然是寄生物,母體會排斥,淋巴系統肯定會起作用,要殺死胎兒這個巨大的寄生體。
但是胎兒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叫什麼我忘了,你可以自己去查……目的是存活在母體内,繼續自己的高速進化。
那種化學反應的沖突,直接表現出來就是剛懷孕的媽媽會厭食啊,會嘔吐啊,會脾氣不好啊。
其實你發現沒?越是健康的女人,懷孕的時候反應越大,因為自己身體好啊,排斥寄生物的能力就強,胎兒也就比較累了。
不過幾個月之後,沒事了,因為胎兒釋放的那些化學物質導緻免疫系統認為胎兒是個器官,所以開始源源不斷地輸送養分,那個小東西勝利了。
”
我:“那麼失敗了就是流産了?”
她:“對啊,最初的免疫鬥争失敗了就流産了啊。
次品,沒資格生下來!”
我:“原來是這樣。
”
她不屑地看着我:“當然了,你以為遊泳遊得快的就勝利了?那才剛開始!”
我:“冠軍之後還這麼複雜啊……對了你剛才好像說到體毛什麼的?”
她:“嗯,胎兒時期都有體毛的,很長,跟個小野人似的。
”
我:“那出生後怎麼沒了?”
她:“我怎麼知道?沒人知道,就知道是進化的結果,具體原因都在争來争去的。
不過我相信海猿論。
”
我仔細地想着這個詞,好像在什麼地方看過。
她:“你别想了,就是一群猿猴生活在海邊,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逐漸變成兩栖生活了,經常在水裡。
身體上的毛發慢慢脫落掉,皮膚像海獸一樣變得光滑了,而且皮膚下面有一層比較均勻的脂肪。
我們都是海裡的猴子變來的,那就是海猿論。
”
我遲疑了一下:“沒記錯的話,這個現在還不能确定吧?”
她:“對啊,什麼都講證據啊,海猿論缺乏的就是化石證據,好像沒有化石也正常,都在海裡或者早就被海水腐蝕了。
不過我覺得海猿論的最重要證據不是化石,是行為。
”
我:“不好意思,這部分我一點都不記得了,上學學過嗎?”
她得意地看着我:“上學不教這個,這都是自己查來的。
我告訴你吧,原本說海猿論的有力證據是人類直立行走。
說是因為長時間兩栖生活,讓泡在水裡的那些猴子慢慢地學會後肢站在水裡直立了。
那個我不信,鳄魚泡了好幾百萬年也沒見站起來一隻過。
我相信的那個證據是抱孩子的姿勢。
人類抱孩子的方式,跟所有靈長動物都不一樣,沒有任何靈長動物是像人類那樣抱孩子的。
”
說實話我差點就自己比畫上了。
她:“猴子、猩猩抱孩子都是怎麼抱?讓孩子抱着母親的腰對吧?頭的位置正好能吃奶。
人類不是,人類是讓孩子的頭和自己的頭同一水平,為什麼?”
我:“同一水平?為什麼……哦,你是說呼吸對吧?”
她:“沒錯!就是呼吸!海裡的猴子們要還是原來那種姿勢抱的話,孩子吃奶是方便了,喝水也方便了——全淹死了。
所以人類抱孩子的姿勢是最獨特的,讓孩子的頭和媽媽的頭同一水平,保證呼吸。
”
我:“真有意思。
”
她:“有什麼意思啊,這都不知道,打岔這麼遠。
”
我:“哦,不好意思,你接着說你的那個。
”
她:“說到哪兒來着?”
我:“出生了。
”
她:“對,出生了。
出生之後,環境已經不完全是自然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