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待在電視機前。
臨時新聞剛剛播完。
在新聞的最後,播報員補充說:“九點四十五分,警察廳長官将舉行記者招待會,請鎖定頻道。
”
緊接着,畫面映出記者招待會現場。
正面擺着一張長桌,幾個男人并排而坐。
中間是警察廳長官蘆田,白發留成三七分發型,面露狡猾。
蘆田不時把目光落到手頭的筆記上,介紹着目前狀況。
跟剛才女主持人播報的相差無幾,但内容很渙散,還披露了涉事重工業工廠就是錦重工業。
記者們似乎早已知道内容,消息并未引發嘩然。
隻有閃光燈在不停地閃爍。
“接下來,呃,我們将向嫌犯發出呼籲。
”說完,蘆田巡視記者席,再次把目光落在手頭的筆記上。
他拿過電視的遙控器,稍微調高了音量。
蘆田用機械平闆的聲音說道:“我要正告這些自稱天空之蜂的嫌犯。
正如我剛才公布的那樣,你們搶走的直升機裡關着一個九歲的孩子。
我想,對你們來說,這件事肯定是一個意外,是你們計劃實施中的一個巨大失誤。
政府期待你們立刻将直升機降落到安全地點,挽救孩子的生命。
如果在執行中有什麼障礙,希望你們跟政府聯系。
政府早就做好了盡最大努力掃除障礙的準備。
”
盡管他仍在鄭重其事地說着,可内容無非就是命令嫌犯讓直升機降落。
恐吓信上的要求并未被提及,這意味着并不接受這些要求。
此後就進入記者提問階段。
“政府并不理睬嫌犯提出的毀掉全國核電站的要求,對吧?”
“關于這一點,正以首相為中心進行協商,不過,政府首腦的意見是這種要求不能接受。
”
“可是,如果嫌犯提出的要求最終還是沒有改變,那又該怎麼辦?在以解救人命為第一原則的前提下,政府隻能接受要求,難道不是嗎?”
“在嫌犯聯系我們之前,一切都不好說。
”
“如果就此失去聯系怎麼辦?”
“盡最大努力,解救孩子,讓直升機安全着陸。
”
“方法呢?”
“正在讨論。
”
“您認為嫌犯的目的是什麼?”
“不清楚。
”
“萬一直升機不幸墜毀,災害将會達到何種程度?”
對于這個提問,蘆田長官并未回答,而是由一旁的科學技術廳核動力局局長解答。
這個肥頭大耳的男人他認識。
“我想,災害的程度取決于直升機墜毀的地點。
”
“可以設想的最大災害是何種程度?”
“這個嘛……雖然做這種推定很難,不過還是可以說一說。
就算墜毀,也絕不會造成大量核輻射釋放到大氣中的事故。
”局長刻意強調了“絕不”兩個字。
“根據是什麼?”
“日本的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