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京悲歌

首頁
    石達開率大軍離開天京,已有五年。

     一八六二年,是同治元年,日本是孝明天皇的文久二年。

    鹹豐帝隻活了三十一歲,于前一年的陰曆七月十七日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

    皇後無嗣,故由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所生六歲的載淳繼位,即同治皇帝。

    此後,鹹豐帝的皇後稱東太後,懿貴妃稱西太後。

    延續至二十世紀初的“西太後時代”就此開始。

     同治元年,是以人事變動開始的。

    新年當日,鑒于兩江總督曾國藩為清朝不斷立功,被授予協辦大學士的稱号。

     太平天國方面,失去東南西北四王和翼王以後,此時已丢了門戶鎮江,靠着陳玉成和李秀成二人勉強支撐,才免于崩潰。

     期間,由亞羅号事件引起的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清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英法聯軍攻陷大沽,迫使清朝簽訂《天津條約》,締結城下之盟。

     英法聯軍逼近北京,清政府心驚膽戰,但太平天國并未因此得到喘息的機會——曾國藩的湘軍,一開始就沒有依靠清政府。

     湘軍将士聽到英法聯軍迫近京師的消息,反而精神振奮。

    當大沽被英法聯軍攻陷時,清軍奪取了太平天國控制下的九江,太平天國的守衛官林啟容以及一萬七千多太平軍全部戰死。

     此後的戰鬥,多為拼死一搏之戰。

     不到半年,李秀成三奪揚州,與陳玉成配合,在三河殲滅六千湘軍,湘軍主将李續賓戰敗自盡。

    太平天國西部戰線最大的基地安慶解圍。

     一八五九年四月,洪仁玕來到天京。

    洪仁發和洪仁達聲名狼藉,天王不得不将他們革職。

    洪秀全知道這位堂弟的才華,對洪仁玕抱了很大的期望。

    盡管兩個哥哥已經失敗,天王還是認為唯有親人可以信賴。

    洪仁玕被封“幹王”,總理天國政務。

    不久,陳玉成被封英王,李秀成被封忠王,太平天國從内讧的混亂中逐漸恢複過來。

     一八六零年,太平軍占領杭州和蘇州,但沒有拿下上海。

    洋人華爾在上海組建了洋槍隊,他們擁有新式洋槍。

    洋槍隊與一八五三年組建的外國志願隊性質不同。

    外國志願對為守上海而标榜中立,洋槍隊則明确地站在清朝一邊,同太平軍作戰。

    對洋人來說,軟弱的清政府更好對付。

    他們已通過條約獲得了各種特權,為保特權不失,他們希望清朝能存續下去。

     一八六零年八月,英法聯軍為了迫使清朝批準《天津條約》,再次進攻天津,并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

    清政府再次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一八六一年二月,南下的英國艦隊司令何伯由長江赴南京,同太平天國進行談判,太平天國保證在年内不進攻上海,不幹涉長江商業。

    但同年九月,太平天國失去安慶,天王追究責任,解除了洪仁玕和陳玉成的職務,再次起用兩個親哥哥,天國又陷入了混亂之中。

     一八六二年一月,因保證期限已過,太平軍準備進攻上海,但洋槍隊陣地堅固,無法攻克。

    英法遠征軍這時齊集上海,英國艦隊司令何伯、法國艦隊司令蔔羅德、英國陸軍斯泰布利将軍及米切爾将軍,率第九十九團和炮兵從天津來到上海。

     合肥出身的李鴻章仿效曾國藩,組建了淮軍。

    合肥位于淮河之畔,淮軍因此得名。

     五月初,上海攻守戰最為激烈,英國船隻運送七千淮軍到上海。

    洋槍隊已被清政府承認,它雖由洋人成立,但有失業的中國人參加,并有菲律賓人當助手,進行洋式操練。

    所以帶有半中國人部隊的性質。

    華爾是美國人,曾因教唆英國水兵逃跑罪而被捕,由英方引渡給美國領事。

    美國領事必須對華爾進行審判,但華爾有一條退路,隻要他放棄美國國籍,就可以不受美國領事的審判。

    華爾于是脫離了美國國籍,自稱清國人,并娶了上海金融家楊坊的女兒為妻。

    他認為,既然在美國無出頭之日,不如當清國将軍,出人頭地。

    江蘇巡撫薛煥給華爾洋槍隊送了一個“常勝軍”的稱号。

    不久,常勝軍變成淮軍的試驗部隊,并被吸收進淮軍。

     太平軍進攻上海時激戰不斷,二月有高橋之戰,四月兩次戰于七寶,五月戰于太倉、嘉定,六月則大戰青浦。

    高橋之戰中,太平軍大将吉慶元戰死。

    七寶之戰中,英艦隊司令何伯負傷,法艦隊司令蔔羅德戰死。

    太倉之戰中,清知府李慶琛戰死,英法聯軍防守嘉定,獲悉太平軍進攻的消息,不戰而燒城逃走。

    青浦之戰中,何伯在巴爾幹号上親自指揮,但抵擋不住,太平軍奪回青浦,常勝軍副隊長法爾思德當了俘虜,三個月後,清軍用武器彈藥換回法爾思德。

    在上海附近的戰鬥,太平軍打得都很不錯。

     上海金順記的新房建成了。

    西玲四年前闊别上海去了美國,如今回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