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倍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沖,不要回頭。
如此一來,你将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安藤忠雄(日本建築師)
在創業的那些年,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未來,都在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惱不已。
——馬化騰
創辦日:1998年11月11日
絕大多數人的創業,都是過往經驗的一種延續,馬化騰也不例外。
他興奮地向張志東描述即将創辦的公司的主打産品:把剛剛興起的互聯網與非常普及的尋呼機聯系在一起,開發一款軟件系統,能夠在呼機中接收到來自互聯網端的呼叫,可以接收新聞和電子郵件等等。
馬化騰把這套系統稱為“無線網絡尋呼系統”,它的銷售對象是全國各地的尋呼台。
這個創意看上去是一個不錯的點子,既與潤迅的專業有關,又有他之前開發過的股霸卡的影子,還似乎得到了丁磊“賣系統”的啟示。
馬化騰在尋呼服務領域浸泡了5年,而張志東則是做集成系統的高手,所以,他們聯手正是“天作之合”。
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頭頭是道的分析都非常不靠譜。
張志東被馬化騰打動了,當時的他正打算離開黎明網絡公司。
他有一位姑姑在美國,按家裡的安排,他要出國去投奔姑姑。
馬化騰的邀約讓他多了一種選擇,而他确實也對馬化騰描述的産品很感興趣。
“我們那時都沒有想發财的念頭,就是要幹一點自己喜歡的、有價值的事情。
”他後來對我說。
甚至在辭職這件事上,他的動作比馬化騰還要快:“我先離開了黎明,然後,他才下決心從潤迅出來。
”
接下來的幾個月,馬化騰和張志東開始尋找創業夥伴。
先是張志東找到了陳一丹,他們一直走得比較近,曾經結伴出去旅遊。
陳一丹在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工作很安穩,而且在兩年前已早早結婚過上了小日子,不過,聽到能和好朋友一起辦企業,還是頗為心動。
他回家跟妻子商量,當時的顧慮是:萬一失敗了,家裡的經濟來源怎麼辦。
這時,他的妻子說:“沒關系的,我還有一份工作。
”陳一丹日後對我說:“一直到今天,我還深深感念妻子的這一句話。
”馬化騰還找了從初中開始就同班的許晨晔,他在深圳的電信數據通信局上班,當然更有專業上的優勢。
當這四位同學坐在一起的時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一個搞銷售的。
這時候,“第五人”曾李青出現了。
曾李青出生于1970年1月,比馬化騰年長将近兩歲,卻是同一年畢業。
他就讀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專業,畢業後在深圳電信數據通信局工作。
曾李青身材魁梧,性格開朗,能言善辯,性格與馬化騰和張志東完全不同。
年紀輕輕的他有過一個紀錄:他曾以一己之力,說服深圳的一個地産開發商投資120萬元,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寬帶小區。
他在電信局很受重用,是局裡下屬龍脈公司的市場部經理。
就在1998年的時候,電信局整頓“三産”,龍脈面臨被裁撤的命運,曾李青前途彷徨,正好接觸到了四處尋找銷售專才的馬化騰。
曾李青回憶說:“我與馬化騰、張志東第一次就公司成立的事情見面,是在龍脈公司的那間小辦公室裡。
關上門,我們簡單地分了下工,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産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我負責市場。
”
即将成立的新公司注冊資金為50萬元。
公司去登記注冊的時候,馬化騰和張志東都還沒有辦完辭職手續,所以董事長的名字寫的是馬化騰的母親黃惠卿,盡管她從來沒有到過公司。
在注冊公司名稱時,決定都取“訊”作為尾綴,表示與“通訊”有關,而前綴的選擇則發生了一些周折。
馬化騰回憶說:“最早想出的名字叫網訊,就是網絡通訊的意思,最直接,最簡單,第二備選的是捷訊,第三個是飛訊,第四個名字才是騰訊。
工商登記是我父親替我跑的,他回來說,前面幾個都登記不下來,就‘騰訊’可以。
我想,有我的名字太個人色彩了,不太好。
但父親說,就是這個了吧,要不然就注冊不下來。
于是就叫騰訊了。
”日後有人推測,“騰”取自馬化騰的名字,“訊”則與“潤迅”有淵源,也是八九不離十的解釋。
公司英文名Tencent的靈感,則來自Lucent(朗訊),“當時講究左右對稱,Tencent就很對稱”。
把這個詞分開來,就是TenCent(十分錢),騰訊日後以微結算的盈利模式成就大業,也許是“天意”。
再來說辦公場所。
騰訊的第一個辦公室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棟坐北朝南的老樓裡。
馬化騰回憶說:“我認識一位叫陶法的香港商人,是做尋呼機業務的,他一直想拉我過去做,我說要自己創業。
他在科技園正好有一間空着的辦公室,就免費借給我用幾個月。
”那個辦公室在四層,有30多平方米,門口有一對很豔俗的大陶瓷花瓶,房間的頂上還挂着一個歌舞廳用的、會旋轉的水晶彩燈。
陳一丹從香江家私市場采購了幾張辦公桌,五六個人擠在屋子裡就滿滿當當了。
幾個月後,香港人要收回房子,馬化騰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