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開局:并不清晰的出發

首頁
    電子商務領域的嘗試也各有千秋。

    1998年6月,劉強東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産品,後來轉型為電商。

    1999年3月,馬雲以僅有的50萬元創辦了一家專門為中小外貿企業服務的B2B(BusinesstoBusiness)網站阿裡巴巴。

    幾個月後,這家不知名的中國網站就成為全球最活躍的電子商務網站,《福布斯》派出記者追蹤到杭州,終于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住宅小區裡找到了這間小公司。

    6月,瞄準旅遊業的攜程網誕生了,它的4位創辦人是當時創業者中身份最為顯赫的:沈南鵬是德意志銀行亞太區的總裁,梁建章是甲骨文中國區的咨詢總監,季琦創辦過一家科技公司,範敏是上海旅行社總經理。

    11月,當過多年個體書商的李國慶和他的海歸妻子俞渝聯手創辦了從事網絡圖書銷售的當當網,它的模式完全是照着美國亞馬遜網站複制的。

     在搜索領域則出現了百度和3721。

    1998年10月,北京方正集團的軟件工程師周鴻祎開發出一種支持用戶通過中文找到自己要到達網站的軟件,他在自家的小屋裡創辦國風因特軟件公司,公司網站名為3721,取自諺語“不管三七二十一”,頗有我行我素的意思。

    周鴻祎出生于1970年,日後将成為馬化騰最棘手的敵人之一。

    1999年年底,在美國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的李彥宏回國創辦百度公司,那時的他已是矽谷小有名氣的搜索技術專家。

    “百度”的取義來自辛棄疾的名句:“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在中國企業史上,出現于1998年至1999年的這些互聯網創業群體是前所未見的一代,他們組成一條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個新的企業家世代。

     首先,他們非常年輕,均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及70年代中前期。

    這是當代中國的“黃金一代”,他們大多數受過正規的學曆教育,有良好的專業背景,不少人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甚至畢業于全球最好的大學。

    他們的朝氣及學識遠非之前的、出身于鄉村或城市底層的草根創業者可以比拟。

     其次,這些創業者置身于一個橫空出世的信息産業之中。

    從第一天起,他們就是全球互聯網浪潮的一部分,他們沒有自然資源、權貴關系可以憑借,也無須與政府進行任何的尋租博弈,而且一開始,他們就把陳腐而霸道的國有企業集團逐出了競争圈。

    因此,這是天生的全球化一代,是在陽光下創業的一代。

     最後,他們是風險資金和國際資本市場催化的一代,是“帶翅膀的創業者”。

    這在過去中國企業界是聞所未聞的創業模式。

    張朝陽和李彥宏從一開始就有風險投資的助力,周鴻祎和陳天橋在企業運營的一年内得到了風險資金的注入,而馬雲在被《福布斯》報道之後,便成了國際資本追逐的對象。

    新浪、搜狐和網易更是赢得萬千關注,在1999年年底,它們就先後啟動了去納斯達克上市的計劃。

     狼狽不堪的歲月 在互聯網創世紀的星河中,騰訊無疑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它不屬于門戶、搜索或電子商務等任何流行概念,它無法定義自己,甚至連它出發的起點都是錯誤的——馬化騰對張志東描述的那個把互聯網與尋呼機連接起來的“無線網絡尋呼系統”,是一個糟糕的産品。

     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項目,馬化騰在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中設計了很多頗為創新的尋呼服務:比如網頁尋呼業務,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訪問尋呼台主頁,不必撥打長途電話,就能将信息經尋呼系統發送到尋呼機上;再比如郵件尋呼服務,用戶可以在尋呼機上看到發送到電子郵箱的主題及部分内容;還有網絡秘書服務,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輸入每天的行程,網絡秘書就會在設定的時間把事項及時地發送到尋呼機上。

     除此之外,馬化騰還設計了一個虛拟尋呼服務:用戶無須擁有真正的尋呼機,隻需要有一個虛拟尋呼号,朋友就可以直接撥打電話到尋呼台發信息到你的電子郵箱上。

    在原理上,這已經是一款基于互聯網的即時通信工具了。

     然而,歸根到底,這仍是一個糟糕的産品。

     它之所以糟糕,不是因為技術上不成熟,而是它違背了一條非常簡單卻不易被察覺的競争原則:在一個缺乏成長性的産業裡,任何創新都很難獲得等值的回報,因而是沒有意義的。

     馬化騰的所有創新都基于一個前提:人們将繼續使用尋呼機。

     緻命的問題是:進入1998年之後,随着移動手機的日漸普及,尋呼機逐漸成為一個被遺棄的、落伍的通信商品,全國幾乎所有的尋呼台都停止了擴張和投入。

    摩托羅拉公司曾是中國傳呼機市場的主宰,最旺銷的時候,一隻摩托羅拉尋呼機可售3000元,其中國合資公司的年利潤達到驚人的3億美元。

    可是到1998年年底,摩托羅拉的尋呼機部門被整體裁撤。

    這是一個正在陡然下滑的市場,人們在驚恐中等待行業消失的一天。

    在行業的重大轉折點上,馬化騰站在了落後的一邊,他所提供的軟件産品看上去與最時髦的互聯網搭上了邊,但是,顯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