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調整:一站式在線生活

首頁
    有賊》一書中披露:“TOM最出名的就是在北京郊外租了一棟房子,雇用了上百個女子,通過1259?的電話号碼進行陪聊,聊的都是黃色内容。

    ”這種黃色陪聊有一個非常文雅的專業名稱:互動式語音應答(IVR)業務。

    幾年後,TOM一蹶不振,其他的内容服務商,譬如空中網、掌上靈通等也相繼衰落。

     與網易或TOM相比,騰訊的處境稍稍好一些,然而也可謂危急。

     在過去的幾年裡,騰訊決策層一直對SP業務保持着一種克制的态度,馬化騰之所以“一意孤行”,相繼投入遊戲、門戶等業務也與内心的恐懼有關。

    然而,無線業務部門表現出強烈的自救欲望,在巨大的業績壓力之下,市場營銷部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如果擔心灰色收入影響到騰訊的聲譽,那麼,是否可以在體系之外收購或另建一家新的公司,即便出問題,也能起到防火牆的作用?”這一提議在總辦會上引起了激烈的争執,馬化騰在2005年年底下決心制止了這一計劃,其直接後果是導緻了部門負責人唐欣的離職。

     “那時真的很艱難,看上去幾乎無路可走。

    短信是我們當時主要的收費渠道。

    ”馬化騰日後回憶說。

    在再三斟酌之後,他決定“回到騰訊的核心能力”,利用QQ資源,在移動市場上重新布局。

     2006年年初,頂替唐欣主管營銷業務的劉成敏陪同馬化騰秘密會晤中國聯通總裁,試圖改換門庭,另謀戰略合作。

    馬化騰向聯通高層演示了一款新研發成功的一鍵通(PTT,Push-to-Talk)功能,這是一種新的移動技術,在美國高通提供的Brew移動平台上運行,可以快速地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通話,就像使用對講通話機一樣——這便是2012年的微信“對講”功能的雛形。

    馬化騰希望與聯通合作,在聯通手機中内置QQ,向用戶提供一鍵通服務,以此與中國移動形成差異化競争。

    聯通拒絕了騰訊的建議,它當時的戰略重心是CDMA業務,而聯通版的即時通信工具“超信”也發布在即,QQ對聯通的利用價值似乎不大。

     在合作未果的情況下,馬化騰迅速做出了自立門戶的決策。

    2006年,騰訊相繼推出超級QQ和手機QQ兩大産品。

     超級QQ是進化版的移動QQ,它對用戶提供短信包月服務,每月費用為10元,騰訊将它與電腦端的QQ号碼實現了無縫對接,提供菜單式服務,用戶可以在手機上累積QQ在線時長、短信設置QQ資料,此外則有收看資訊、天氣、笑話等。

    後來,騰訊更把QQ會員的特權功能植入,推出了QQ特權、遊戲特權、休閑特權和生活特權等4大類100多項VIP特權服務。

    劉成敏稱之為“短信門戶”。

     手機QQ是安裝在手機上的QQ軟件,操作界面類似電腦版QQ。

    騰訊與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制造商合作,在其手機中預裝軟件。

    在一開始,手機QQ收取每月5元的服務費,後來取消,所有用戶均可以免費下載和使用。

    騰訊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簡單的手機遊戲和短信增值服務。

     超級QQ和手機QQ在2006年的出現,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騰訊借此擺脫了對中國移動的“入口”依賴,建立了完全屬于自己的兩個移動門戶。

    到2007年年底,騰訊終于走出了“移動夢網”的清理陰影,移動增值業務收入恢複性地突破8億元人民币。

    在聖誕晚會上,無線業務部門的員工表演了一個小品,“地主傻兒子企圖強娶喜兒,最後喜兒家裡憑借家資殷實、财大氣粗,拒掉了這樁不對等的婚事”。

    據員工回憶:“劇情高潮處,大屏幕鏡頭切換到了正在台下觀看節目的無線業務高級執行副總裁劉成敏臉上,劉成敏咧着嘴開懷大笑。

    ” 另外一個尤為深遠的意義是,手機QQ為騰訊在日後的智能手機時代赢得了戰略性的先機,在後來的幾年裡,無線業務部門下屬的3G産品中心相繼開發出手機QQ遊戲大廳(2006年)、手機騰訊網(2006年)、手機QQ浏覽器(2007年)以及手機安全管家(2010年),形成了一個成體系的移動門戶矩陣。

    2013年5月,已經退休的劉成敏在他的北京寓所對我說:“騰訊在手機端的布局和投入比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要早,而且要早很多年。

    在當年,喬布斯的iPhone還在實驗室裡,很多人看到了智能手機的未來,可是誰也不知道它将以怎樣的方式引爆。

    我們是被逼到了一條正确的道路上。

    ” 新戰略:“像水和電一樣融入生活當中” 在更多的時候,戰略轉型是激烈競争的結果,而未必是事先成熟規劃的産物。

     與中國移動在夢網項目上的争執,讓馬化騰不得不放棄了“虛拟電信運營商”的戰略企圖,轉而回到互聯網,重新尋找定位。

    這時候,他非常需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