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戰略上考慮,我選擇的第一個征服目标往往不是不堪一擊的小公司,而是最強勁的對手。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創始人),《寫給兒子的信》
創新永遠是遭遇的結果。
——郭士納(前IBM董事長)
MSN來了
2004年8月,在微軟公司總部已經工作了9年的熊明華受命回到中國,組建MSN中國研發中心,他決定把基地建在上海。
幾乎同時,微軟在北京組建MSN中國市場中心,負責人為中國區員工、已有10年服務經曆的羅川。
這意味着騰訊曆史上最重量級的敵人出現了。
在過去的兩年多裡,有關MSN即将進入中國的消息甚嚣塵上。
與大張旗鼓的網易、新浪等不同,微軟一直沒有專門的MSN中國運營團隊,可是它的用戶數卻是網易的3倍。
來自調查機構易觀國際的數據表明,2005年,在沒有任何宣傳和本地化支持的情況下,MSN在中國即時通信的市場份額為10.58%,雖然離QQ77.8%的份額相距甚遠,但已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即時通信軟件。
更重要的是,在約2000萬商務人士用戶中,騰訊用戶約950萬人,占47%,MSN用戶約1075萬人,占53%,其中在過去的兩年裡,MSN新增的用戶有95%來自騰訊QQ流失的用戶。
當這些數據被報告到微軟總部時,美國人大吃一驚,在羅川等中國區員工的一力主導下,微軟做出了将MSN業務獨立出來、實施本土化運營的決策。
1965年出生的熊明華是微軟MSN業務部門最資深的華人産品經理。
他早年在一家台灣人創辦的軟件公司工作,從事Windows漢化技術的開發,是一位擁有實戰經驗的設備驅動程序專家,用民間的話說,是開發病毒軟件的專家。
去美國後,他先在IBM工作,1996年加入微軟,彼時,比爾·蓋茨正發動對網景的攻擊,熊明華在IE浏覽器部門擔任産品經理,參與了IE3.5到IE5.0的版本開發,“目睹了微軟如何‘絞殺’網景的全過程”。
1999年,熊明華又進入視窗部門,參與了Windows2000和MSN的開發。
“2001年以後,我的期權到期了,便想退休或者回到中國創業。
”此後,他經常回國,到聯想、方正等公司交流訪談,擔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并出版了《軟件開發的科學與藝術》和《軟件開發過程與案例》兩本專業書籍。
在一次授課時,台下的學員中便有任宇昕和吳宵光。
熊明華回到上海的兩周後,張志東便通過朋友找到了他。
黃昏時,他們在東平路、衡山路交界的藏隴坊餐廳見面,張志東随身帶來了兩瓶紅酒。
他們聊了四五個小時,張志東對技術的娴熟給熊明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臨告别時,張志東直接問熊明華:“你願意加入騰訊嗎?”
這隻是兩軍開戰前的一個小細節。
對張志東的邀請,熊明華一笑置之。
“在當時,MSN的眼中并沒有假想敵。
我們沒有把QQ當回事,它的UI(界面設計)做得太爛了,軟件開發水平也不高。
”熊明華很快組建起一支30多人的研發團隊。
随同熊明華從西雅圖回國、後來轉投騰訊的鄭志昊回憶過一個細節:“我們去大學招聘大學生,在每一個招聘現場都被圍死,烏壓壓的都是人,簡曆堆成了山,他們看見微軟的人就好像看見了神一樣,把我們徹底吓壞了。
”一年多後,跳槽到騰訊的鄭志昊再去校園招聘學生,“幾乎沒有一個TOP10的學生願意來騰訊。
我們根本招不到最優秀的人才。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騰訊是用‘二流’乃至‘三流’的人才,在與微軟打仗”。
“收購”張小龍
在21世紀開始的那些年,對微軟的畏懼幾乎是IT業界公司的本能。
1984年,全美十大個人計算機軟件公司中,微軟排名第二,到2001年微軟排名第一,而當年的其他9家公司都已在排名中消失了。
微軟統治了全球90%的電腦界面,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s辦公軟件、IE浏覽器以及收購過來的Hotmail郵箱、Skype網絡電話,構成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巨型平台,比爾·蓋茨通過捆綁戰略擊潰網景的故事更是殷鑒不遠。
在中國市場上,蓋茨采取了放任盜版的戰略。
1998年,他對《财富》雜志說:“隻要中國人做盜版,我們希望他們可以盜版微軟的。
他們将會盜版上瘾,在接下來的10年,我們會想方法把盜版收回來。
”事實正是如此,微軟一直到2008年才開始着手打擊中國市場上的盜版行為。
在微軟宣布了MSN本土化戰略之後,從資本市場到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