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韬——論治國用人的韬略 上賢

首頁
    【提示】 上賢,就是尊重德才兼備的人。

    本篇首先論述了君主應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僞,禁暴亂,止奢侈。

    接着論述了應防止“傷王之德”、“傷王之化”、“傷王之權”、“傷王之威”、“傷功臣之勞”、“傷庶人之業”等“六賊”。

    最後闡明對“七害”即七種人應“勿使為将”、“匆與謀”、“勿近”、“勿寵”、“勿使”、“禁之”、“止之”。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作為君主,應當尊崇什麼人,抑制什麼人,任用什麼人,除去什麼人?應該嚴禁什麼事,制止什麼事?” 太公回答說:“作為君主,應該尊崇德才兼備之人,抑制無德無才之輩,任用忠誠信實之人,除去奸詐虛僞之徒。

    嚴禁暴亂行為,制止奢侈風氣。

    所以君主應當警惕六賊、七害。

    ” 文王說:“我願意聽聽這些道理。

    ” 太公說:“所謂六賊就是: 一、臣僚中有人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台池亭榭,以供遊樂觀賞的,就會敗壞君主的德行; 二、民衆中有不從事農桑,任意使氣,愛好遊俠,違犯法令,不服從官吏管教的,就會敗壞君主的教化; 三、臣僚中有結黨營私,排擠賢智,蒙蔽君主視聽的,就會損害君主的權勢; 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标榜節操,氣焰嚣張,在外又結交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會損害君主的威嚴; 五、臣僚中有輕視爵位,藐視上級,恥于為君主冒險犯難的,就會打擊功臣的積極性; 六、強宗大族争相掠奪,欺壓貧弱的,就會損害民衆的生業。

     所謂七害是: 一、沒有智略權謀,為了獲得重賞高官,而恃勇強橫,輕率赴戰,企求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讓這種人擔任将帥; 二、徒有虛名而無實才,言語不一,掩人之善,揚人之惡,到處鑽營取巧的,君主必須慎重,切勿同這種人共謀大事; 三、外表樸實,穿着粗劣,自稱無為,實是沽名,自稱無欲,實是圖利。

    這是虛僞之人,君主切勿同他親近; 四、冠帶奇特,衣着華麗,博聞善辯,高談空論,以此為自己裝點門面,身居偏僻簡陋之處,專門诽謗時俗,這是奸詐之人,君主切匆寵用; 五、讒言谄媚,不擇手段,以求官爵;魯莽輕率不惜性命,以貪圖俸祿。

    不顧大局,見利妄動,高談闊論取悅君主,這種人君主切勿任用; 六、從事雕文刻镂,技巧華飾一類奢侈工藝,因而妨害農業生産的,君主必須加以禁止; 七、用騙人的方術,奇特的技藝,巫蠱左道,符咒妖言,迷惑欺騙善良民衆的,君主必須加以制止。

     所以民衆不盡力從事耕作,就不是好民衆,士人不忠誠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進谏,就不是好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潔愛護民衆,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各種矛盾,處理各項問題,确保君主地位穩固,整饬綱紀,核查名實,嚴明賞罰,使民衆安屆樂業,就不是好宰相。

    做君主的方如發同龍頭,高瞻遠矚,洞察一切,深刻觀察問題,審慎聽取意見,表現莊嚴肅穆,隐藏内心真情。

    使人感覺象天那樣高而不可窮極,象淵那樣深而不可測量。

    因此,君主當怒而不怒,奸臣就會興風作浪;當殺而不殺,大亂就會随之發生;當興兵讨伐而不讨伐,敵國就會強大起來。

    ”文王說:“說得對啊!”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僞,禁暴亂,止奢侈。

    故王人者有六賊七害。

    ” 文王曰:“願聞其道。

    ” 太公曰:“夫六賊者: 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遊觀俱樂者,傷王之德; 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①,犯曆法禁②,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 三曰,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障主明者,傷王之權; 四曰,士有抗志高節③,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 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 六曰,強宗侵奪,陵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七害者: 一曰,無智略權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幸于外④,王者慎勿使為将; 二曰,有名無實,出入異言⑤,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