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羅太太同二位公子,帶了章琪,挑了行李包裹,出了後門。
可憐夫人不敢坐轎,公子不敢騎馬,二位公子扶了太太,趁着月色,從小路上走出城來,往水雲庵去了。
且說章宏夫婦大哭一場,也自分别。
章大娘道:“你在相府,諸事小心,不可露出機關,倘若得暇,即往秦舅爺府中暗通消息,免得兩下憂心,你今快快去罷。
讓我收拾。
”章宏無奈,隻得哭拜在地:“賢妻,我再不能夠見你了。
隻好明日到法場上來祭你一祭罷。
”章大娘哭道:“我死之後,你保重要緊,少要悲傷,你快快去罷。
”正是
空中掉下無情劍,斬斷夫妻連理情。
話說章宏含悲忍淚别了妻子,出了後門趕回相府,也是三更時分,街上燈火都已盡了。
幸喜章宏人熟,一咱上叫開栅欄,走回相府,有巡更巡夜人役,引他入内宅門,早有陳老爹來悄悄地開了門,進去安歇。
不表。
且說次日五鼓,沈太師起來,梳洗已比,出了相府,入朝見駕,有章宏跟到午門。
隻見宗信拿了假文書摺子,先在那裡伺候,那沈謙關會了宗信的言語。
沈謙山呼已畢,早有殿頭官說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退朝。
”一聲未了,隻見沈太師出班啟奏:“臣沈謙有本啟奏,願吾皇萬歲萬萬歲!”天子見沈謙奏本,便問道:“卿有何事,從直奏來。
”沈謙爬上一步奏道:“隻因越國公羅增奉旨領兵去征鞑靼,不想兵敗被擒,貪生怕死,投降番邦,不肯領兵前去讨戰,事在危急,現在邊頭關總兵王懷差官取救,現在午門候旨,求吾皇降旨定奪。
”
皇上聞奏大驚,忙傳旨召差官見駕,有黃門官領旨出朝召差官,趨進午門見駕。
山呼已畢,呈上本章,司禮監将本接上禦書案,天子龍目觀看。
從頭至尾看了一遍,龍心大怒,宣沈謙問道:“邊關還是誰人領兵前去是好?”沈謙奏道:“諒番邦一隅之地,何足為憂?隻須點起三千兵将校尉,差官領了,前去把守頭關就是了。
”天子準奏,就封了宗信為指揮,即日起身。
當下宗信好喜,随即謝過聖恩,出了朝門,同着四名校尉,點起三千羽林軍,耀武揚威地去了。
不說宗信領兵往邊頭關去了。
且說沈謙啟奏:“臣聞得羅增有兩個兒子,長名羅燦,次名羅焜,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倘若知他父親降了番邦,那時裡應外合,倒是心腹大患。
”皇上道:“卿家言之有理。
”傳旨命金瓜武士領一千羽林軍前去團團圍住羅府,不管老幼人等一齊綁拿,發雲陽市口斬首示衆。
金瓜武士領旨去了。
天子又向沈謙說道:“你可前去将他家私抄了入庫。
”沈謙也領旨去了。
聖旨一下,吓得滿朝文武百官,一個個膽戰心驚,都說道:“羅府乃是國公大臣,一旦如此,真正可歎。
”
其時,卻吓壞了護國公秦雙同衛國公李逢春、鄂國公尉遲運、保國公段忠。
他四個人商議說道:“羅兄為人忠直,怎肯降番?其中必有原故。
我們同上殿保奏一本便了。
”當下四位公爺一齊跪上金階奏道:“羅增不報聖恩,一時被困降番,本該滿門處斬,求聖上念他始祖羅成汗馬功勞,後來羅通征南掃北,也有無數的功勞,望萬歲開恩,免他滿門斬罪,留他一脈香煙,求吾皇降一道赦旨。
臣等冒死謹奏。
”天子聞奏,大怒道:“羅增謀反叛逆,理當九族全誅,聯念他祖上的功勞,隻斬他一門,也就罷了,你們還來保奏,想是通同羅增謀反的麼?”四位公爺奏道:“求皇上息怒。
臣等想羅增兵敗降番,又無真實憑據,就将他滿門抄斬,也該召他妻子審問真情,那時他也無恨。
”天子轉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