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子見了閣部的本章,并江南總督沈廷華的奏章、淮安府的文書、羅焜的衣甲,龍心大怒,問内監道:“各官何在?”内監奏道:“都在通政司衙門内候旨。
”天子傳旨說道:“快宣各官,就此見駕。
”内監領旨,引沈太師和六位部堂、通政司共八位大臣,一齊來到内殿,俯伏丹墀。
天子傳旨,賜錦墩坐下,各官謝恩。
天子向沈謙說道:“隻因去歲羅增謀反,降下番邦,到今未曾下複。
朕念羅門昔日功勞,免了九族全誅之罪,隻拿他一家正了法。
誰知逆子羅焜逃到山東,結連程家父子,大反淮安,劫了朕的府庫。
朕欲點兵,急獲程、羅二賊治罪。
卿等誰去走遭?”沈謙奏道:“羅焜昔日逃走,天下行文拿了半年,并無蹤迹。
皆因羅氏羽黨衆多,天下皆有藏身之所,所以難獲。
為今之計,要拿羅焜,卻費力了。
”天子道:“據卿所奏,難道就罷了不成?”沈謙道:“求萬歲依臣所奏,要拿羅焜,就容易了。
”天子道:“卿有何策,快快奏來,朕自準你。
”
沈謙奏道:“羅氏弟兄如此猖狂,皆因仗着他父親昔日在朝和那一班首尾相顧親朋的勢,故爾如此。
為今之計,萬歲可傳旨,先将他的朋友親眷、内外公侯一齊拿了,先去了他的羽黨,然後往山東捉獲羅焜,就容易了。
”天子道:“衆人無罪,怎生拿他?”吏部米順奏道:“現今魯國公收留羅焜,便是罪案。
倘若衆國公也像程鳳,心懷叵測,豈不是心腹大患!陛下可借程鳳為名,将各家一齊拿下;候拿住羅焜,再審虛實,這便是賞罰分明了。
”兵部錢來又奏道:“仍求聖上速傳旨意,差官星夜往各路一齊摘印,使他們不及防備,才無他變。
”天子見了衆臣如此,隻得準奏,就命大學士沈謙傳寫旨意道: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敕命大學士沈謙行文,曉谕各省督撫,今有反叛羅焜,結連魯國公程鳳,縱兵攻劫淮安,罪在不赦。
至于羅氏猖狂,皆因各世襲公侯陰謀暗助之故,即程鳳為例,已見罪案。
今着錦衣衛速拿程鳳全家來京嚴審外,所有馬成龍、尉遲慶、秦雙、徐銳等一同拿問;候獲住羅焜,再行審明罪案,有無陰謀暗助,再行賞罰。
欽此。
話說沈謙草诏已畢,呈上禦案。
天子看過一遍,欽點兵部尚書錢來、禮部尚書李逢春,領三千羽林軍,嚴守各城門,以防走脫人犯,二人領旨去了。
天子又點各官,分頭擒獲:
一命錦衣衛王臣速往登州,拿魯國公程鳳,看解來京;
一命錦衣衛孔宣速往雲南,拿定國公馬成龍,看解來京;
一命吏部尚書速拿褒國公秦雙收監;
一命刑部尚書速拿鄂國公尉遲慶收監;
一命通政司速拿ガ國公徐銳收監。
沈謙等各領了旨意,謝恩出朝。
先是兩個錦衣衛各領了四十名校尉,連夜出了長安,分頭去了。
随後沈謙同米順、吳法等回到府中,一個個頂盔貫甲,點了一千鐵騎,捧了聖旨,都是弓上弦,刀出鞘,分頭拿獲。
那時已有二更時分,這且不表。
卻說褒國公秦雙,頭一日得了李逢春的信息,早已吩咐府中衆将,在外逃生候信,隻留家眷在内。
公子秦環哪裡肯服,暴跳如雷,隻是要反。
秦爺大喝道:“俺家世代忠良,豈可違旨?你可隐姓埋名,逃回山東去罷。
”公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