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沈太師聽了侯登之言,就将各位公爺一齊綁出市曹,并不請當今的聖旨,就要斬首,急急開刀。
卻好驚動了衛國公李逢春,聽得此信大驚,心生一計,忙忙趕到法場,大叫道:“刀下留人。
”一馬闖到沈謙的公案,喝開左右,向沈謙低低說道:“太師,若斬了衆人,大事休矣。
”沈謙問道:“是何緣故?”李爺道:“太師爺要圖天下,要買住人心,一者不可多殺,使聞者害怕,二者雞爪山的賊人,有一半是衆家的公子,若知他父親已亡,必然前來報仇,反為不美,依卑職愚見,等太師登位之後,先剿滅了雞爪山的禍根,那時再斬他們也不遲。
況且他們坐在天牢,如籠中之鳥、網内之魚,也飛不到哪裡去。
”沈謙被李爺這些話,說得心中大喜,道:“多蒙老兄指教,險些兒誤了大事。
”忙命刑部吳法仍将衆人收禁,回相府去了。
不表沈賊回府,且言李逢春一句話救了數百人性命,心中也自歡喜。
後人有詩贊道:
絕妙機權迅若風,仙才不與衆人同。
一言得活群臣命,不愧中原衛國公。
話說沈太師回到相府,進了書房,就有家人呈上一本邊報。
太師一看,原來邊頭關宗信告急的文書說:“邊頭關自從羅增陷在流沙,番兵十分利害,求太師添兵守關,要緊。
”沈賊大驚,即令刑部吳法領三千人馬前去守關。
又令米中砂解糧接應:“老夫親領大兵随後就到。
”
那吳法同米中砂得令,随即收拾,點了三千人馬,不分晝夜趕到邊頭關,早有宗信同四名校尉,接進了中軍帳坐下。
當晚設宴款待,吳法問道:“番兵共有多少人馬,幾名戰将?”宗信說道:“番兵共有十萬,戰将千員,十分利害,那領兵元帥父子九人,名喚九虎。
”吳法大驚道:“那九人姓什名誰?可曾與他戰過幾陣?”宗信道:“那老将姓沙名龍,所生八個兒子名喚沙雲、沙雷、沙雹、沙露、沙電、沙雯、沙霖、沙震,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更有一位女将喚做木花姑,一位太子喚做耶律福,用兵如神。
”吳法聽了說道:“彼衆我寡,怎生迎敵?”
按下吳法在關内憂愁。
且言那番邦元帥沙龍,次日傳命,令八個孩兒領動大兵,搖旗呐喊,一直殺到關下讨戰。
早有藍旗小校飛馬進關報道:“啟老爺,番将前來讨戰,請令施行。
”吳法大驚,卻好米中砂催糧已到,一齊披挂齊整,帶領衆将到敵樓上來看。
那樓名為望海樓,乃北關第一個要緊去處,城高壕闊,急切難攻,所以宗信能守這半年。
當下吳法同衆人上樓一看,隻見那十萬番兵,四面八方圍住了關口,人人勇壯,個個剛強。
怎見得,有詩為證:
十萬貔貅隊,三千虎豹兵。
休言身對敵,一見也魂驚。
話說吳法正在觀看番兵,猛聽一聲别咧響處,隻見番營裡兩杆皂旗展開,閃出一員老将:頭戴紫金盔,雙飄雉尾,身穿龍鱗铠,滿插雕翎,紫面銀須,濃眉大眼,手執大刀,坐下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左右擺列着四十名戰将,都是反穿毛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