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計28章,内容以談論仁德為主。
在本篇裡,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從各個側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杇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後行”等。
這些思想對後世産生過較大影響。
子謂公冶長①,“可妻也。
雖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③妻之。
”
【注釋】
①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②缧绁:音léixiè,捆綁犯人用的繩索,這裡借指牢獄。
③子:古時無論兒、女均稱子。
【譯文】
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被關在牢獄裡,但這并不是他的罪過呀。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評析】
在這一章裡,孔子對公冶長作了較高評價,但并未說明究竟公冶長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過從本篇所談的中心内容看,作為公冶長的老師,孔子對他有全面了解。
孔子能把女兒嫁給他,那麼公冶長至少應具備仁德。
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學生提出的要求。
子謂南容①,“邦有道②,不廢③;邦無道,免于刑戮④。
”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釋】
①南容:姓南宮名适(音kuò),字子容。
孔子的學生,通稱他為南容。
②道:孔子這裡所講的道,是說國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則。
③廢:廢置,不任用。
④刑戮:刑罰。
【譯文】
孔子評論南容說:“國家有道時,他有官做;國家無道時,他也可以免去刑戮。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評析】
本章裡,孔子對南容也作了比較高的評價,同樣也沒有講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現。
當然,他能夠把自己的侄女嫁給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較好的仁德。
子謂子賤①,君子哉若人②,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③。
”
【注釋】
①子賤:姓宓(音fú)名不齊,字子賤。
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歲。
②若人:這個,此人。
③斯焉取斯:斯,此。
第一個“斯”指子賤,第二個“斯”字指子賤的品德。
【譯文】
孔子評論子賤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
如果魯國沒有君子的話,他是從哪裡學到這種品德的呢?”
【評析】
孔子在這裡稱子賤為君子。
這是第一個層次,但接下來說,魯國如無君子,子賤也不可能學到君子的品德。
言下之意,是說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賤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養的。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①也。
”
【注釋】
①瑚琏: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
【譯文】
子貢問孔子:“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你呀,好比一個器具。
”子貢又問:“是什麼器具呢?”孔子說:“是瑚琏。
”
【評析】
孔子把子貢比作瑚琏,肯定子貢有一定的才能,因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貴重而華美的一種。
但如果與上二章聯系起來分析,可見孔子看不起子貢,認為他還沒有達到“君子之器”那樣的程度,僅有某一方面的才幹。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
”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③,屢憎于人,不知其仁④。
焉用佞?”
【注釋】
①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學生。
②佞:音nìng,能言善辯,有口才。
③口給:言語便捷、嘴快話多。
④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與否不可知。
【譯文】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不善辯。
”孔子說:“何必要能言善辯呢?靠伶牙利齒和人辯論,常常招緻别人的讨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
【評析】
孔子針對有人對冉雍的評論,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人隻要有仁德就足夠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辯,伶牙利齒,這兩者在孔子觀念中是對立的。
善說的人肯定沒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則不必有辯才。
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子使漆雕開①仕。
對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說②。
【注釋】
①漆雕開:姓漆雕名開,字子開,一說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門徒。
②說:音yuè,同“悅”。
【譯文】
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
漆雕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這件事還沒有信心。
”孔子聽了很高興。
【評析】
孔子的教育方針是“學而優則仕”,學到知識,就要去做官,他經常向學生灌輸讀書做官的思想,鼓勵和推薦他們去做官。
孔子讓他的學生漆雕開去做官,但漆雕開感到尚未達到“學而優”的程度,急于做官還沒有把握,他想繼續學禮,晚點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興。
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從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