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議兵篇第十五

首頁
    。

    商纣王将比幹剖腹挖心,囚禁了箕子,設置了炮烙的酷刑,随時殺人,臣下心驚膽戰地沒有誰能肯定自己會壽終正寝,但是周軍一到,他的命令就不能在下面貫徹執行了,他就不能使用他的民衆了。

    這難道是因為命令不嚴格、刑罰不繁多嗎?這是因為他用來統治國家的辦法并不是禮義之道的緣故啊。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诎;城郭不辨,溝池不抇,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它故焉,明道而鈞分之,時使而誠愛之,下之和上也如影向,有不由令者,然後俟之以刑。

    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郵其上,知罪之在己也。

    是故刑罰省而威流,無它故焉,由其道故也。

    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

    傳曰:“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

    ”此之謂也。

     【譯文】 古代聖王的兵器,不過是戈、矛、弓、箭罷了,但是敵國不等他使用就屈服了;他城牆不整修,護城河不挖掘,要塞不建立,機智變詐不施展,但是他的國家卻平安無事地不怕外敵而又能昌盛,這沒有其他的緣故,是由于彰明了禮義之道而用名分來協調臣民,适時使用人民而真誠地愛護他們,因而臣民附和君主就像影子和回響一樣。

    有不遵從命令的,然後再用刑罰來懲處他,所以懲罰了一個人而天下都服了,罪犯也不怨恨自己的君主,知道罪責在自己身上。

    所以刑罰用得少而威力卻行于四方,這沒有其他的緣故,是因為遵行了禮義之道的緣故。

    古代帝堯治理天下,隻殺了一個人、懲罰了兩個人而天下就治理好了。

    古書說:“威勢高舉而不使用,刑罰設置而不施行。

    ”說的就是這個啊。

     凡人之動也,為賞慶為之,則見害傷焉止矣。

    故賞慶、刑罰、埶詐,不足以盡人之力,緻人之死。

    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無禮義忠信,焉慮率用賞慶、刑罰、埶詐,除阨其下,獲其功用而已矣。

    大寇則至,使之持危城則必畔,遇敵處戰則必北,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下反制其上。

    故賞慶、刑罰、埶詐之為道者,傭徒鬻賣之道也,不足以合大衆,美國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

    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緻忠信以愛之,尚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申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齊之,長養之,如保赤子。

     【譯文】 大凡人們的行動,如果是為了賞賜和表揚才去做的,那麼看見對自己有損害就罷手不幹了。

    所以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不足以竭盡人們的力量、使人們獻出生命。

    現在做人民君主的,他們用來對待下面老百姓的,其中沒有禮義忠信,而大抵隻是使用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控制臣民來獲得他們的功用罷了。

    強大的敵寇到來,讓他們去把守危險的城邑,就一定會叛變;讓他們去抵抗敵人進行戰鬥,就一定會敗北;讓他們幹費力艱苦繁雜的事,就一定會逃跑;他們渙散地背離了,臣民反過來制裁了他們的君主。

    所以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作為一種辦法,實是一種受雇傭的人出賣氣力的辦法,它不足以團結廣大民衆、使國家的風俗淳美,所以古代的聖王認為可恥而不遵行它。

    古代的聖王提高道德聲譽來引導人民,彰明禮制道義來指導他們,盡力做到忠誠守信來愛護他們,根據尊崇賢人、任用能人的原則來安排他們職位,用爵位、服飾、表揚、賞賜去一再激勵他們,根據時節安排他們的勞動、減輕他們的負擔來調劑他們,撫養他們,就像保護初生的嬰兒一樣。

     政令以定,風俗以一,有離俗不順其上,則百姓莫不敦惡,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後刑于是起矣。

    是大刑之所加也,辱孰大焉!将以為利邪?則大刑加焉,身苟不狂惑戆陋,誰睹是而不改也哉!然後百姓曉然皆知循上之法,像上之志,而安樂之。

    于是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積禮義、尊道德,百姓莫不貴敬,莫不親譽;然後賞于是起矣。

    是高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将以為害邪?則高爵豐祿以持養之;生民之屬,孰不願也!雕雕焉縣貴爵重賞于其前,縣明刑大辱于其後,雖欲無化,能乎哉!故民歸之如流水,所存者神,所為者化。

    暴悍勇力之屬為之化而順,暴悍勇力之屬為之化而願,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矜糾收缭之屬為之化而調,夫是之謂大化至一。

    詩曰:“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此之謂也。

     【譯文】 政策法令已經确定,風氣習俗已經一緻,如果還有人違背習俗而不順從自己的君主,那麼百姓就沒有誰不怨恨厭惡他,就沒有誰不把他當作禍害妖孽,就像要驅除不祥一樣要除掉他,這種情況發生以後,刑罰就從此産生了。

    這種人便是重刑所施加的對象,恥辱還有哪一種比這個更大的呢?要把它看作為有利的事嗎?但是重刑加到了他身上啊。

    本身如果不是發瘋、糊塗、愚蠢、淺陋的人,誰能看到了這種處罰而不改過自新呢?這樣做了以後,百姓就明明白白地都知道要遵從君主的法令、依順君主的意志而愛戴君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能被善道所感化、修養身心、端正品行、不斷奉行禮義、崇尚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