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公 成公十六年

首頁
    以君之靈,間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甯君命之辱,為事之故,敢肅使者。

    ”三肅使者而退。

     晉韓厥從鄭伯,其禦杜溷羅曰:“速從之!其禦屢顧,不在馬,可及也。

    ”韓厥曰:“不可以再辱國君。

    ”乃止。

    郤至從鄭伯,其右茀翰胡曰:“諜辂之,餘從之乘而俘以下。

    ”郤至曰:“傷國君有刑。

    ”亦止。

    石首曰:“衛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敗于熒。

    ”乃旌于弢中。

    唐苟謂石首曰:“子在君側,敗者壹大。

    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請止。

    ”乃死。

     楚師薄于險,叔山冉謂養由基曰:“雖君有命,為國故,子必射!”乃射。

    再發,盡殪。

    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車,折轼。

    晉師乃止。

    囚楚公子伐。

     栾金鹹見子重之旌,請曰:“楚人謂夫旌,子重之麾也。

    彼其子重也。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

    臣對曰:‘好以衆整。

    ’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

    ’今兩國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謂整。

    臨事而食言,不可謂暇。

    請攝飲焉。

    ”公許之。

    使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金鹹禦持矛。

    是以不得犒從者,使某攝飲。

    ”子重曰:“夫子嘗與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識乎!”受而飲之。

    免使者而複鼓。

     旦而戰,見星未已。

    子反命軍吏察夷傷,補卒乘,繕甲兵,展車馬,雞鳴而食,唯命是聽。

    晉人患之。

    苗贲皇徇曰:“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複戰。

    ”乃逸楚囚。

    王聞之,召子反謀。

    谷陽豎獻飲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

    王曰:“天敗楚也夫!餘不可以待。

    ”乃宵遁。

    晉入楚軍,三日谷。

    範文子立于戎馬之前,曰:“君幼,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書》曰‘唯命不于常’,有德之謂。

    ” 楚師還,及瑕,王使謂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師徒者,君不在。

    子無以為過,不谷之罪也。

    ”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賜臣死,死且不朽。

    臣之卒實奔,臣之罪也。

    ”子重複謂子反曰:“初隕師徒者,而亦聞之矣!盍圖之?”對曰:“雖微先大夫有之,大夫命側,側敢不義?側亡君師,敢忘其死。

    ”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戰之日,齊國佐、高無咎至于師。

    衛侯出于衛,公出于壞隤。

    宣伯通于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

    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

    公以晉難告,曰:“請反而聽命。

    ”姜怒,公子偃、公子鉏趨過,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

    ”公待于壞隤,申宮儆備,設守而後行,是以後。

    使孟獻子守于公宮。

     秋,會于沙随,謀伐鄭也。

    宣伯使告郤犨曰:“魯侯待于壞隤以待勝者。

    ”郤犨将新軍,且為公族大夫,以主東諸侯。

    取貨于宣伯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

     曹人請于晉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位,國人曰:‘若之何憂猶未弭?’而又讨我寡君,以亡曹國社稷之鎮公子,是大泯曹也。

    先君無乃有罪乎?若有罪,則君列諸會矣。

    君唯不遺德刑,以伯諸侯。

    豈獨遺諸敝邑?取私布之。

    ” 七月,公會尹武公及諸侯伐鄭。

    将行,姜又命公如初。

    公又申守而行。

    諸侯之師次于鄭西。

    我師次于督揚,不敢過鄭。

    子叔聲伯使叔孫豹請逆于晉師。

    為食于鄭郊。

    師逆以至。

    聲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而後食。

     諸侯遷于制田。

    知武子佐下軍,以諸侯之師侵陳,至于鳴鹿。

    遂侵蔡。

    未反,諸侯遷于穎上。

    戊午,鄭子罕宵軍之,宋、齊、衛皆失軍。

     曹人複請于晉,晉侯謂子臧:“反,吾歸而君。

    ”子臧反,曹伯歸。

    子臧盡緻其邑與卿而不出。

     宣伯使告郤犨曰:“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栾、範也,政令于是乎成。

    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

    甯事齊、楚,有亡而已,蔑從晉矣。

    ’若欲得志于魯,請止行父而殺之,我斃蔑也而事晉,蔑有貳矣。

    魯不貳,小國必睦。

    不然,歸必叛矣。

    ” 九月,晉人執季文子于苕丘。

    公還,待于郓。

    使子叔聲伯請季孫于晉,郤犨曰:“苟去仲孫蔑而止季孫行父,吾與子國,親于公室。

    ”對曰:“僑如之情,子必聞之矣。

    若去蔑與行父,是大棄魯國而罪寡君也。

    若猶不棄,而惠徼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晉君。

    則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

    若朝亡之,魯必夕亡。

    以魯之密迩仇雠,亡而為仇,治之何及?”郤犨曰:“吾為子請邑。

    ”對曰:“嬰齊,魯之常隸也,敢介大國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請,若得所請,吾子之賜多矣。

    又何求?”範文子謂栾武子曰:“季孫于魯,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信讒慝而棄忠良,若諸侯何?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謀國家不貳,圖其身不忘其君。

    若虛其請,是棄善人也。

    子其圖之!”乃許魯平,赦季孫。

     冬十月,出叔孫僑如而盟之,僑如奔齊。

     十二月,季孫及郤犨盟于扈。

    歸,刺公子偃,召叔孫豹于齊而立之。

     齊聲孟子通僑如,使立于高、國之間。

    僑如曰:“不可以再罪。

    ”奔衛,亦間于卿。

     晉侯使郤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

    單子語諸大夫曰:“溫季其亡乎!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

    怨之所聚,亂之本也。

    多怨而階亂,何以在位?《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将慎其細也。

    今而明之,其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