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攻打我們的傳聞即使不真實,但是他們聽說我發下兵器,就一定會追趕我們。
趁着他們在喝酒,搶先攻打他們怎麼樣?”陳氏、鮑氏正在和睦的時候,就攻打栾氏、高氏。
子良說:“先得到國君的支持,陳氏、鮑氏往哪裡去?”于是就攻打虎門。
晏平仲穿着朝服站在虎門外邊,四個家族召見他,他都不去。
他的手下人說:“幫助陳氏、鮑氏嗎?”晏平仲說:“他們有什麼好處值得幫助?”“幫助栾氏、高氏嗎?”晏平仲說:“難道能勝過陳氏、鮑氏?”“那麼回去嗎?”晏平仲說:“國君被攻打,回哪裡去?”齊景公召見他,然後進去。
齊景公為了派王黑用龍旗領兵而占蔔,吉利,請求砍去三尺以後再使用。
五月某日,在稷地作戰,栾氏、高氏戰敗,在莊地又擊敗他們。
國内的人們追趕他們,又在鹿門再次擊敗他們。
栾施、高彊逃亡到魯國來,陳氏、鮑氏分了他們的家産。
晏子對陳桓子說:“一定要把獲得的栾氏、高氏家産交給國君。
謙讓,是德行的根本,讓給别人叫做美德。
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争奪之心,所以利益不能勉強,想着道義就能勝過别人。
道義,是利益的根本。
積聚利益就會産生妖孽。
姑且使它不要積聚吧!可以讓它慢慢地生長。
”陳桓子把陳氏、鮑氏的家産全都交給齊景公,并請求在莒地告老退休。
陳桓子召見子山,私下準備了帷幕、器物、從者的衣服鞋子,并把棘地還給了子山。
對子商也像這樣做,而把封邑也還給了子商,對子周也是這樣,而把夫于給了他。
讓子城、子公、公孫捷回國,并且都增加了他們的俸祿。
凡是公子、公孫中沒有俸祿的,私下把封邑分給他們。
對國内貧困孤寡的人,私下給他們糧食。
他說“《詩》說,‘把受到的賞賜擺出來賜給别人就創建了周朝’,這就是能夠施舍的緣故。
齊桓公因此而成為霸主。
”
齊景公把莒地旁邊的城邑賜給陳桓子,他辭謝了。
穆孟姬為他請求高唐,陳氏開始昌大。
秋季,七月,季平子進攻莒國,占領郠地。
奉獻俘虜,在亳社開始用人祭祀。
臧武子在齊國,聽到了這件事,說:“周公大約不去享用魯國的祭祀了吧!周公享用合于道義的祭祀,魯國不符合道義。
《詩》說:‘那德行聲譽特别顯明,讓百姓不要輕佻随便。
’現在的做法可以說輕佻随便得過分了,而把人同牲畜一樣使用,上天将會降福給誰呀!”
七月初三日,晉平公死了。
鄭簡公去晉國,到達黃河,晉國人辭謝了,遊吉就去到晉國。
九月,叔孫婼、齊國國弱、宋國華定、衛國北宮喜、鄭國罕虎、許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到晉國去,這是為了安葬晉平公。
鄭國的子皮準備帶着财禮前去,子産說:“吊喪哪裡要用财禮,用财禮一定要一百輛車拉,一定要一千人。
一千人到那裡,一時不會回來。
不回來,财物一定會用光。
幾千人的禮物出去幾次,國家還有不滅亡的?”子皮堅決請求帶着财禮出去。
安葬完畢,諸侯的大夫想要乘機拜見新國君。
叔孫昭子說:“這是不合于禮的。
”大家不聽。
叔向辭謝他們,說:“大夫們的送葬事情已經完了,又命令我與諸卿相見,我哀痛地處在服喪期間,如果用吉服相見,那麼喪禮還沒有完畢;如果以喪服相見,這就是再受一次吊唁。
大夫們準備怎麼辦?”大家都沒有理由再請求拜見。
子皮用光了他帶去的财禮。
回國後,對子羽說:“并不是難于懂得道理,難在實行。
他老人家懂得道理,我對道理還懂得不夠。
《書》說‘欲望敗壞法度,放縱敗壞禮儀’,這就是說我啊。
他老人家懂得法度和禮儀了,我确實是放縱欲望,又不能自我克制。
”
昭子從晉國歸來,大夫們都來進見。
高彊進見以後就退了出去。
昭子對大夫們說:“做一個人的兒子不能不謹慎啊!過去慶封逃亡,子尾接受城邑之後,又稍稍奉還給國君一部分,國君認為他忠誠,因而很寵信他。
臨死以前,在公宮得病,坐上車子回家,國君親自推着他走。
他的兒子不能繼承父業,因此在這裡。
忠誠是美德,他的兒子不能繼承,罪過就會延及到他身上,怎麼能不謹慎呢?喪失了那個人的功勞,丢掉德行,讓宗廟閑空而無人祭祀,而罪過就延及到他身上,不也是禍害嗎?《詩》說,‘憂患的到來不在我前頭,也不在我後頭’,說的就是這個吧!”
冬季,十二月,宋平公死去。
當初,宋元公讨厭寺人柳,想要殺死他。
等到有了喪事,寺人柳在元公坐的地方燒上炭火,元公将要到達,就把炭撤去。
等到安葬以後,寺人柳又得到了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