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十五年春,叔孫□若如宋。
夏,叔詣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宮喜、鄭遊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黃父。
有鸲鹆來巢。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九月己亥,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齊侯唁公于野井。
冬十月戊辰,叔孫□若卒。
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十有二月,齊侯取郓。
【傳】二十五年春,叔孫□若聘于宋,桐門右師見之。
語,卑宋大夫,而賤司城氏。
昭子告其人曰:“右師其亡乎!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
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賤其宗,是賤其身也,能有禮乎?無禮必亡。
”
宋公享昭子,賦《新宮》。
昭子賦《車轄》。
明日宴,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語相泣也。
樂祁佐,退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心之精爽,是謂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季公若之姊為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生子以妻季平子。
昭子如宋聘,且逆之。
公若從,謂曹氏勿與,魯将逐之。
曹氏告公,公告樂祁。
樂祁曰:“與之。
如是,魯君必出。
政在季氏三世矣,魯君喪政四公矣。
無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
國君是以鎮撫其民。
《詩》曰:‘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靖以待命猶可,動必憂。
”
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
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将納王。
”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
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曰:‘夫禮,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
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
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為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内,以經二物;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
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于六氣。
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
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戰鬥;喜生于好,怒生于惡。
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
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
哀樂不失,乃能協于天地之性,是以長久。
”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
大,不亦宜乎?”簡子曰:“鞅也請終身守此言也。
”宋樂大心曰:“我不輸粟。
我于周為客?若之何使客?”晉士伯曰:“自踐土以來,宋何役之不會,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會大事,而宋背盟,無乃不可乎?”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
士伯告簡子曰:“宋右師必亡。
奉君命以使,而欲背盟以幹盟主,無不祥大焉。
”
‘有鸲鹆來巢’,書所無也。
師己曰:“異哉!吾聞文、武之世,童謠有之,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之。
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
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征褰與襦。
鸲鹆之巢,遠哉遙遙。
稠父喪勞,宋父以驕。
鸲鹆鸲鹆,往歌來哭。
’童謠有是,今鸲鹆來巢,其将及乎?”
秋,書再雩,旱甚也。
初,季公鳥娶妻于齊鮑文子,生甲。
公鳥死,季公亥與公思展與公鳥之臣申夜姑相其室。
及季姒與饔人檀通,而懼,乃使其妾抶己,以示秦遄之妻,曰:“公若欲使餘,餘不可而抶餘。
”又訴于公甫,曰:“展與夜姑将要餘。
”秦姬以告公之,公之與公甫告平子。
平子拘展于卞而執夜姑,将殺之。
公若泣而哀之,曰:“殺是,是殺餘也。
”将為之請。
平子使豎勿内,日中不得請。
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殺之。
故公若怨平子。
季、郤之雞鬥。
季氏介其雞,郤氏為之金距。
平子怒,益宮于郤氏,且讓之。
故郤昭伯亦怨平子。
臧昭伯之從弟會,為讒于臧氏,而逃于季氏,臧氏執旃。
平子怒,拘臧氏老。
将褅于襄公,萬者二人,其衆萬于季氏。
臧孫曰:“此之謂不能庸先君之廟。
”大夫遂怨平子。
公若獻弓于公為,且與之出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