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九 趙策二 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

首頁
    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渤海,燕出銳師以佐之。

    諸侯有先背約者,五國共伐之。

    六國從親以擯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關以害山東矣。

    如是則伯業成矣。

    ” 趙王曰:“寡人年少,莅國之日淺,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諸侯,寡人敬以國從。

    ”乃封蘇秦為武安君,飾車百乘,黃金千镒,白璧百雙,錦繡千純,以約諸侯。

     【譯文】 蘇秦從燕國到趙國,開始用聯合六國抗衡秦國的策略,他遊說趙肅侯說:“普天之下,各諸侯國的卿相大臣,以至于普通的老百姓,沒有一個不尊崇大王施行仁義的行為的,都願接受您的教誨,向大王進獻忠心,這已經有很久了。

    然而,奉陽君妒嫉賢能,使得大王不能專理國事,以緻賓客疏遠,遊說之士都不敢前來敬獻忠言。

    現在奉陽君死了,大王才能夠和各方面的人士接近,所以我才敢來敬獻一點愚忠以報效大王。

    我為大王考慮,沒有比讓人民安居樂業、平安無事更好的了。

    安民的根本措施在于選擇好諸侯國并與其建立良好邦交。

    有好的邦交人民就安定,沒有好的邦交人民就終身不得安定。

    我再說說外敵入侵的禍患:秦、齊兩國是您的敵國,所以趙國人民不得安定;依靠秦國進攻齊國,人民不能安定;依靠齊國進攻秦國,人民也不能安定。

    可見圖謀他國國君,進攻他國,常常會口出惡言,并與他國斷交,所以我請大王切勿說這樣的話。

     請您回避左右侍臣,我說說合縱、連橫的差别。

    大王真能聽從我的忠言,燕國一定會把出産氈、裘、狗、馬的好地方獻給您,齊國一定會把海邊出産魚鹽的地盤獻給您,楚國一定會把出産橘柚的雲夢之地獻給您,韓國、魏國也必然獻出很多城池和供您洗盥費用的縣邑,大王的父兄外戚都可以有封侯的土地。

    割取别國土地得到别國财貨,乃是五霸不惜犧牲将士的生命去追求的;使貴戚得以封侯,也是從前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才争得的。

    現在大王不費力氣就可以得到兩種東西,這是我為大王感到欣慰的。

    大王與秦國結盟,秦國必然去侵略韓、魏;大王與齊國結盟,齊國必然去侵略楚、魏;魏國衰弱後就必然割河外之地;韓國軟弱了,它就會獻出宜陽。

    獻出了宜陽,則通往上郡的路就切斷了;河外割讓了,道路就不能通行到上郡;楚國衰弱,趙國就孤立無援。

    這三項計策,是不能不慎重考慮的。

    秦國攻下轵道,那麼南陽就會動搖;再劫持韓國包圍周室,那麼趙國就會自行削弱;秦國再占領衛都濮陽奪取淇水之地,那麼齊國必然會到秦國稱臣。

    假如秦國能在山東得到這些,必然就會進攻趙國。

    秦軍渡過黃河,穿過漳水,占據番吾,那麼秦兵必将交戰于邯鄲城下。

    這就是我為大王擔憂的地方啊! 現在,山東各國,沒有哪個國家像趙國這麼強大。

    趙國土地方圓兩千裡,精兵幾十萬,戰車幾千輛,戰馬上萬匹,軍糧可供十年之用,西邊有常山,南邊有黃河、漳水,東邊有清河,北邊有燕國。

    燕國本是一個弱國,不足畏懼。

    在諸侯國中,秦國最害怕的是趙國。

    然而,秦國不敢發兵讨伐趙國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秦國擔心韓、魏兩國在後邊算計它。

    這樣看來,韓、魏兩國就是趙國南邊的蔽障。

    秦國攻打韓、魏就不是這樣了。

    韓、魏沒有名山大川的阻隔,秦國隻要對它們一點點地吞食,一直把國都吞食完為止就可以了。

    韓、魏不能抗拒秦國,必然會向秦稱臣。

    韓、魏臣服于秦後,秦國就沒有韓、魏的障礙了,戰禍就将降到趙國頭上。

    這也是我為大王憂慮的地方。

     “我聽說堯過去連三百畝這麼大的地盤都沒有,舜沒有一尺那麼大的地盤,他們竟然擁有了天下。

    禹隻有一個不滿百人的部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