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卷 合戰

首頁
凡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數處,敵若以衆攻我,當合軍以擊之。法曰:“聚不聚為孤旅。”①

    開元②時,吐善③入寇,報新城④之役,晨壓官軍,衆寡不敵,(師人皆懼焉)。王忠嗣⑤策馬而進,左右馳突,如此無不辟易⑥,出而複合,殺數百人,賊衆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⑦

    ①聚不聚為孤旅:語出《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②開元:唐玄宗的年号。

    ③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公元七至九世紀,建立于青藏高原。

    ④新城:地名。故址在今青海門源。

    ⑤王忠嗣:唐将。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本名訓,九歲時,因其父在對吐蕃作戰中陣亡,為唐玄宗收養于宮中,并賜名忠嗣。及長,從軍守衛西北邊防,因戰功卓著,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佩四将印。

    ⑥辟易:驚退。

    ⑦本篇《合戰》,馬本及唐本均無史例引文,今據汪本《合戰》補入,其史例出自《舊唐書·王忠嗣傳》。

    【譯文】

    大凡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強大,這是兵家通常所熟識的一般原則。倘若我軍分兵屯駐多處,敵人如以大軍向我進攻,我就應當集中兵力予以迎擊。誠如兵法所說:“應當集中兵力時而不集中,就成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了。”

    唐玄宗開元年間,吐蕃軍大肆入侵,企圖報唐軍進駐新城之仇。吐蕃軍一大早就迫近唐軍營陣。由于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唐軍人人産生畏懼情緒。但唐軍将領王忠嗣,卻以無所畏懼的姿态策馬迎戰敵人,他揮軍向敵人左右兩翼奔馳突擊,矛頭所指,敵人無不驚懼而退。唐軍如此反複沖擊,殺死敵軍數百人,緻使吐蕃潰不成軍。王忠嗣乘敵潰亂不堪之機,集中三軍兵力對敵實施猛烈側擊,終于把吐蕃軍打得大敗。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