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萬般愛戴。
去吧,用您往日的智慧,完成我的命令吧。
”
我祖父撲倒在女王腳下,對她說道:“啊,夫人開恩,請您考慮一下我是希伯來人的事實;但凡涉及希臘諸神的事,對我而言都有亵渎神明之嫌,這種事我無論如何不敢過問。
”
“我明白了,”女王回答道,“您是為我那年幼的夫君感傷呢。
您的痛苦是合情合理的,我自己也很難過,比我原先預想的還要難過。
希西家,您不适合在宮裡做事,可以不必再進宮了。
”
我祖父自然不想等女王對他再說一遍類似的話。
他趕緊回家收拾東西,躲到自己在馬裡歐提斯湖畔的一個小屋裡,過起半退隐的生活。
在那裡,他心無旁骛,隻顧着打理好自己的生意,以便盡快實現在耶路撒冷購置房産的計劃,這一計劃他已構思良久。
另一方面,他盡自己最大限度深居簡出,不與任何一位宮裡的舊交見面,唯一的例外是樂師德利烏斯,因為他們始終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克萊奧帕特拉還是讓人造出了一艘基本如她所願的船隻,她于是揚帆起航,奔赴奇裡乞亞,當地的民衆果真把她當作維納斯再世。
馬可·安東尼認為,奇裡乞亞民衆的眼光大緻無誤,便跟着克萊奧帕特拉來到埃及,兩人在埃及成婚,婚禮之奢華非言詞所能道盡。
猶太浪人講到此處,卡巴拉秘法師對他說道:“我的朋友,今天暫時就說到這裡吧,因為我們到歇腳的地方了。
你就在這山上來回轉悠地過夜吧,明天再和我們一起上路。
我想和你談的那些事,改天找個機會再說吧。
”
猶太浪人向卡巴拉秘法師狠狠地瞪了一眼,便走進山谷深處,不見蹤影。
***
[1]原注:傳說中稱,有一個猶太人因在通往骷髅地的路上拒絕善待或嘲笑受刑前的基督,而被罰永世流浪。
這一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
1602年,萊頓出版了一本《關于一個叫阿哈斯韋盧斯的猶太人的概述》(BrèveDescriptiond'unJuifNomméAhasverus);此後不久,又有了一本(1618年出版于奧格斯堡)《關于一個叫阿哈斯韋盧斯的猶太人的真實深入的記述》(GründlicheundWahrhafftigeRelationvonEinemJudenNamensAhasverus),作者為克裡索斯托姆·杜杜勒斯·威斯特法魯斯(ChrysostomeDuduleusWestphalus)。
[2]原注:托勒密六世(“笃愛母親的人”),古埃及國王(前181—前145在位)。
大祭司奧尼阿斯四世率一群信徒移民埃及,在赫裡奧波裡斯附近的萊翁托波利斯,以耶路撒冷聖殿為原型,修建了一座猶太聖殿(公元前147年)。
[3]譯注:此時克萊奧帕特拉七世與托勒密十三世共同執政。
[4]原注:弗拉維奧·約瑟夫斯(FlaviusJosèphe,37-100),《猶太古史》作者。
[5]原注:撒瑪利亞人是沒有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與遷來的異族人通婚融合而成的,因此被放逐歸來的猶太人視作非純正的半猶太人,撒瑪利亞人于是在基利波山修建了一座聖殿,與耶路撒冷的聖殿分庭抗禮。
[6]譯注:馬杜克是巴比倫城的守護神。
辛努塞爾特指古埃及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他是埃及中古時期最成功的法老之一,他在位19年間,埃及空前繁榮。
[7]譯注:足絲,從瓣鰓類動物足部略近中央的足絲孔伸出的,以殼基質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強韌纖維束。
[8]譯注:塔蘭同是古代中東和希臘—羅馬世界使用的質量單位。
[9]譯注:奧斯提亞在羅馬西南25公裡處,是古羅馬時代的海港。
[10]譯注:阿提庫斯(前110—前32),古羅馬作家、哲學家,與西塞羅多有信件來往。
[11]譯注:伊西斯是古埃及神話中的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被視為完美女性的典範,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女神,其影響也波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地區。
[12]譯注:古納巴泰文明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占領約旦南部地區、迦南和阿拉伯半島北部地區。
[13]譯注:奇裡乞亞位于現土耳其東南部的小亞細亞半島,曾經是古羅馬一個貿易繁盛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