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精靈,深受曼威與瓦爾妲的喜愛,人類當中隻有極少數幾位曾見過他們。
第二支抵達的是芬威的子民,諾多精靈,有智慧的一群。
他們是知識淵博的精靈,是奧力的朋友;他們在流傳的歌謠中極富盛名,因為他們曾在北方那片古老的大地上辛苦争戰許久,有著極其痛苦與悲傷的際遇。
最大的一支部族最後到達,他們被稱為帖勒瑞精靈,因為他們在路上走走停停,耽擱了許久,而且不是一心一意想要離開昏暗的中土大陸到光明的維林諾。
他們十分喜愛水源,那些終於抵達西邊海岸的帖勒瑞,完全被大海迷住了。
因此,他們成了阿門洲的海洋精靈,又稱佛瑪瑞精靈,因為他們在浪花旁創作音樂。
由於人數衆多,他們有兩位領袖:埃爾威·辛歌羅(意思是“灰鬥篷”)以及他的兄弟歐威。
這些就是分别在雙聖樹的時代陸續抵達極西之地的三支艾爾達部族,他們又被稱為卡拉昆第,“光明精靈”。
另外還有一些艾爾達精靈确實加入了西遷之行,卻在長途跋涉中迷了路,或轉離了隊伍,或流連在中土大陸的海邊;就如日後所說的,他們絕大部分是帖勒瑞族的精靈。
他們大多居住在海邊,或在世界的山林中漫遊,然而他們的心卻渴望著西方。
這些精靈被卡拉昆第稱為烏曼雅,因為他們從未踏上阿門洲與蒙福之地;他們又把烏曼雅和情況類似的亞維瑞都稱為摩瑞昆第,“黑暗精靈”,因為他們從未見過日月誕生之前,存在於這世界上的光輝。
據說,當為數極衆的艾爾達精靈啟程離開庫維因恩時,歐羅米騎著納哈爾走在他們前頭,他的白色駿馬有著黃金打造的馬蹄鐵;在繞過北方的西爾卡海後便轉向西行。
在他們前面,北方天空因為戰争所帶來的破壞,仍被濃重的黑雲所遮蔽,因此在這地區看不見任何的星星。
於是他們當中有很大一群因為害怕而後悔了,他們回頭離去,從此被大家所遺忘。
艾爾達的西遷之行曠日費時,進展緩慢;無人計算他們在中土大陸究竟走了多遠的路,多半時候是疲乏困頓又前行無路。
此外,這群艾爾達一點也不急著往前走,因為他們對所見的每一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又想在每個經過的地方與河畔定居下來;雖然他們還是願意繼續漫遊,但是對於旅程的終點,許多人是害怕大過希望。
因此,每當歐羅米有其他的事要忙而離開他們時,他們就會停下來不肯繼續前進,直到他返回引導他們為止。
終於,在艾爾達精靈以此态度進行西遷多年之後,他們穿越一座森林,來到了一條比他們以前所見過的任何河流都要寬闊的大河旁;河對岸那高聳直入天際的山脈仿佛穿透了群星的國度。
據說,這條河後來被稱為安都因,它是中土大陸東西疆域的界河。
對面的山脈是希賽格利爾,“迷霧中的高塔”,聳立在伊利雅德的邊界上;這山脈在當時比日後更加險峻可畏,它們是米爾寇豎立起來要阻擋歐羅米前來的。
帖勒瑞族精靈在大河的東岸居住了許久,他們想要留在那裡,不過凡雅族和諾多族最後都過了河,歐羅米帶領他們進入穿越山脈的小徑。
在歐羅米走了之後,帖勒瑞族精靈擡頭看到對面黑影幢幢的高山,不禁恐懼起來。
於是,在歐威所領的族人中,一路上始終定在最後,名叫藍威的精靈,決定放棄西遷之行,他帶走相當數目的一群族人,順著大河往南而去,其他的帖勒瑞精靈從此不知他們的下落如何,直到滄海桑田,千年過去。
那些就是所謂的南多精靈.,他們成為一支分别出來的部族,除了喜愛水源與多半定居在瀑布和溪流旁之外,他們與其他親族再無相似之處。
從樹木到藥草,從飛鳥到走獸,他們對各種生物所擁有的豐富知識,遠勝過其他部族的精靈。
多年之後,在月亮即将出現之前,藍威的兒子丹耐索終於又帶領部分族人向西而行,越過了迷霧山脈進入到貝爾蘭。
終於,凡雅族和諾多族的精靈們越過了隆恩山脈,也就是“藍色山脈”,它位在伊利雅德與中土大陸最西邊的疆土之間,這一大片區域日後被精靈稱為貝爾蘭;最前方的一支隊伍越過了西瑞安谷地,下達巴拉爾灣與專吉斯特狹灣之間的大海邊。
然而,眼前的大海讓他們産生了極大的恐懼,許多人因此退縮進入森林或貝爾蘭的高地。
歐羅米見狀決定返回維林諾尋求曼威的協助,於是他起身離開了他們。
另一方面,大隊的帖勒瑞精靈在埃爾威·辛歌羅的不斷催促下,越過了迷霧山脈,穿過了寬廣的伊利雅德,因為他急著返回維林諾去瞻仰所見過的光芒;而且他也不願與諾多精靈分開,因為他與他們的首領芬威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因此,多年之後,帖勒瑞族也終於越過了隆恩山脈,進入了西貝爾蘭地區。
他們在那裡留了下來,在西瑞安大河邊居住了好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