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貝爾蘭及其疆域

首頁
    這裡所記載的是遠古時候諾多精靈返回中土大陸西北地區時,那片大地的模樣;這裡同時也記述了阿格烈瑞伯戰役——也就是發生在貝爾蘭的第三場大戰——之後,艾爾達精靈諸王所分據的區域以及互相聯盟的情形。

     米爾寇在過去的年日裡已經在世界的北方豎立過一座英格林山脈,“鐵山山脈”,做為他的要塞烏塔莫的屏障;這座山脈就聳立在終年冰雪寒冷之地的邊界上,從東到西延展出一個極大的曲線。

    在英格林山脈延伸到西邊時,又朝北彎了上去,米爾寇於是在這高山的背後又築了另一座堡壘,以抵擋可能從維林諾來的攻擊。

    如前所述,當他返回中土大陸後,決定在“鐵獄”安格班的無數地穴中定居下來;由於上次維拉在攻打他的大戰中,急於攻破雄偉的烏塔莫,因此沒費力将安格班整個摧毀,也來不及搜索它地底深處的每個洞穴。

    米爾寇在英格林山脈底下挖了一條巨大的隧道,出口在山脈的南邊;他在出口處建造了一扇堅固的門。

    在這座大門的上方、後方,直連到山脈,他堆起了三座終年發出隆隆響聲的安戈洛墜姆山,這些山是以他地底熔爐的煤灰與熔渣,以及挖掘無數隧道所産生的廢土所堆建的。

    它們高聳入天,漆黑荒涼,寸草不生;在它們的頂端不斷有充滿臭氣的黑煙冒出來,污染遮蔽了北方的天空。

    在安格班的大門前,污穢髒亂的廢棄物往南散布了好幾十哩,覆蓋在寬闊的阿德加藍平原上;不過在太陽來臨之後,平原上長出了茂盛的青草,當安格班遭受圍困而大門緊閉的那些年間,就連這座地獄門前的碎石縫中都發出青色的苗芽來。

     在安戈洛墜姆的西邊是西斯羅迷,“迷霧之地”,這是諾多精靈用自己的語言給這地取的名字,因為當他們第一次在該處紮營而居時,魔苟斯給那地送來了大量的烏雲;原本住在那些地區的辛達精靈則用辛達語稱該區域為希斯隆。

    在安格班仍被圍困的年間,希斯隆雖然空氣冶冽,冬天十分寒冶,但仍下失是個風景優美的地區。

    希斯隆的西邊聳立著露明山脈,這座“回聲山脈”一直往南延伸到了海邊;在希斯隆的東邊和南邊則是一座轉了個大彎的威斯林山脈,這座“陰影山脈”橫越了阿德加藍平原與西瑞安河谷。

     芬國昐和他兒子芬鞏掌理希斯隆,跟随芬國昐的百姓絕大多數定居在米斯林地區的大湖沿岸;而芬鞏所分派到的是多爾露明,那塊地位在米斯林山脈的西邊。

    不過他們的主堡壘位在威斯林山脈東邊的西瑞安泉旁,方便他們監視阿德加藍平原;他們的騎兵在平原上奔馳,甚至直抵安戈洛墜姆的陰影下,他們的馬匹迅速增多,因為阿德加藍草原的青草豐盛多汁。

    這些馬匹有許多是從維林諾來的種馬,它們是由船運抵羅斯加爾的,梅斯羅斯送了一些給芬國昐,做為他損失的補償。

     多爾露明的西邊,在越過回聲山脈之後,深入内陸的專吉斯特狹灣的南邊是内佛瑞斯特,辛達語的意思是“這邊的海岸”。

    這名字起初指的是海灣南邊所有的海岸,但後變成隻指專吉斯特和塔拉斯山之間的海岸而已。

    這片區域多年來一直都是芬國昐的兒子,英明的特剛的領域,這片區域面向大海,背靠露明山脈,威斯林山脈從艾佛林湖向西綿延而來的矮丘陵一直伸展到海邊聳起的塔拉斯山,形成一處高立的岬角。

    在某些人看來,内佛瑞斯特比較是屬貝爾蘭而非希斯隆,因為它是一塊地勢比較平緩的區域,海上吹來的風給它帶來濕氣,背後的山脈又擋住了自北方吹下希斯隆的寒風。

    内佛瑞斯特是一塊凹陷的盆地,周圍被群山所環繞,海邊的峭壁海岸又比後方的平原高,也沒有任何河流行經其間;在内佛瑞斯特的中央地區有座大湖,這湖被寬廣的沼澤包圍著,看不出明确的湖岸。

    那湖名喚林内溫,因為有衆多各種喜愛高蘆葦與淺水塘的鳥兒在那裡築巢。

    當諾多精靈來到此地時,已有許多灰精靈住在内佛瑞斯特靠近海岸的地區,尤其是西南方塔拉斯山的周圍;因為在古老的日子裡,烏歐牟和歐希常常會去那裡。

    整個内佛瑞斯特地區的人都尊特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