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最後決戰場的星域名稱來命名,這一連串的戰鬥被稱為「亞姆立劄會戰」,自由行星同盟軍幾乎全軍覆沒。
結局可想而知,在銀河帝國使用戰略性後撤時,同盟一時所占據的二○○餘個邊境恒星系,也都悉數放棄,現在,他們隻保住了伊謝爾倫要塞。
同盟軍動員的兵力超過三○○○萬人,經過伊謝爾倫回到祖國的人隻有一○○○萬不到·未生還比率達七成以上,凄慘之至!
此次敗北,對自由行星同盟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影響深遠!計算損失的經費和今後将付出的遺族撫恤金和年俸時,财政當局不禁臉色大變!
另一方面,對這次政府及軍部毫無勝算的遠征作戰,軍人遺族和反戰派,無不大加撻伐!痛失夫婿愛兒的市民們,悲憤填胸,強烈地責難政府和軍部的無能。
"雖然消耗了大量的生命和金錢,但仍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尊敬的啊!千萬不可陷入盲目的厭戰主義中!"主戰派當中,仍有人這樣強辯着:"金錢比人命值得尊重的地方在哪裡?是權力者的護身符?還是軍人的野心?二○○○萬名官兵的鮮血憑白流逝,還有數倍于二○○○萬的遺族,他們的眼淚因何而流,這些難道就不值得尊重了?"被這麼一問,大家都悄然默不作聲了。
除了部分喪盡天良的人之外,誰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大家都覺得坐立難安。
同盟的最高評議會委員,全體提出辭呈。
主戰派的聲望急轉直下,相對的,反戰派的地位則大大提升·對遠征案投下反對票的三位評議委員,他們的意見大受贊揚,因而被挽留,在第二年的選舉前,國防委員長特留尼西特暫時掌握政權。
在自宅的書房中,特留尼西特舉杯慶賀自己的先見之明,在他的頭銜上摒除「暫時」二字,當在為時不遠了。
軍部方面,統合作戰本部長席特列元帥和宇宙艦隊司令長官羅波斯元帥也雙雙辭職。
有人說,羅波斯終于以自己的失敗,把競争對手席特列給拉下台了。
英勇奮戰陣亡的兩位艦隊司令官——伍蘭夫中将和波羅汀中将,連晉二個階級,受封為元帥。
同盟軍當中,并沒有一級上将的階級,上将之上就是元帥。
格林希爾上将遷調為國防委員會事務總局的調查部長,從對帝國軍事行動的第一線上退下來。
卡介倫少将也左遷為國内第十四補給基地司令官,離開了首都海尼森。
亞姆立劄會戰中補給失敗一事,必須有人出面頂罪,這成為他左遷的原因。
他留下家人在首都,遠赴五○○○光年外的任地就職,妻子則帶着二個年幼的女兒寄身娘家·霍克準将療養康複之後,奉命編入預備役,可看得出來他已與自己的野心無緣了。
于是,同盟軍的首腦部留下了大量的空缺,需要的人手要多少才夠呢?
登上統合作戰本部長寶座,由中将晉升為上将的是原第一艦隊司令官——庫布斯裡。
亞斯提會戰和亞姆立劄會戰,他都沒有參加。
所以他不必負起戰敗的責任,他在擔任第一艦隊司令官負責首都警備與國内治安的任務期間,對由來已久的宇宙海盜組織的讨伐工作和國内的安全維護工作,也都有優異的表現。
當年以優秀的成績自軍官學校畢業時,雖然大家都相信他終有一天定能爬上軍人所響往的颠峰,隻是連他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升遷的速度竟這樣快。
繼庫布斯裡之後擔任第一艦隊司令官的是在亞斯提會戰中負傷療養至今的派特中将。
比克古則擔任了宇宙艦隊司令長官一職,當然,他也晉升為上将。
老将能夠得到适合老将擔當的地位,這道人事命令一出,獲得軍部内外的一緻好評!
這是當然的!一向聲望頗高的比克古,如果得不到官兵的擁護和支持,隻怕也不會被選上擔任宇宙艦隊司令長官了。
楊威利的待遇并沒有立刻被決定·他所指揮的第十三艦隊官兵有七成以上生還了,生還比率相當高。
但沒有人會指責他是躲在安全的地方逃過大難。
第十三艦隊是在激戰的亂流中,支撐到最後才離開戰場的·可說是克盡全功了。
庫布斯裡希望楊能成為統合作戰本部的幕僚總監,比克古則早已聲明要楊擔任宇宙艦隊參謀長。
另一方面,第十三艦隊的官兵們,除了楊以外,他們并不希望任何人來接掌指揮權。
誠如先寇布所說的,士兵們想要的是一位能力與運氣兼備的指揮官!因為這對他們而言,無疑是生存的一大保障。
在待遇尚未成定案之前,楊請了長假,到米特拉行星去。
在海尼森的官舍裡,無數市民争相要求谒見不敗的英雄,記者也跟進跟出地窮追不舍,電話更是吵個不停,根本沒有片刻安甯。
傳真機送來一封信,是憂國騎士團本部寫的「歌頌愛國的名将」,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楊不禁啞然矢笑,但當他看到一名戰死士兵的母親所送來的「你和殺人兇手是同夥的」一文時,頓時澆熄了他所有的情緒。
那位母親說得不錯,楊的心中十分明白。
事實上,自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