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類社會僅存在于一個名叫地球的天體上,而現在則存在于以地球為主,和其它少數行星所組成的天體系上,至于未來的話,人類社會将建立在更多的恒星系統上,而太陽系則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并不是一個預言,隻要将時限假設于未來,即可明白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既成事實……”
在西元二一八○年,當時擔任地球統一政府第五代宇宙省長官的卡羅斯·席爾法,在冥王星探查團出發前的時刻,發表了這樣的一段講話。
席爾法在當時雖然是一個有能的實務家,但卻不是具有特别優越的哲學性思想或獨創之表現能力的人,這一段演說就正如他本人所說的,不過是把一般人所熟知的常識講述出來而已。
但是這個“一般人所熟知的常識”在具體化并成為事實之前,人類卻必須要先飲幹同胞們多達以億公升計的鮮血。
人類的政治中樞真正從地球移往其它的天體,是遠在席爾法的演說之後大約七個世紀以後的事情了。
……西元二一二九年,當地球統一政府(GG)誕生的時候,曆經了長達九十年戰亂而疲憊不堪的人們,滿心以為人類社會所産生之最惡劣的創造物-主權國家已經從地面被一掃而空,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生命也将由被掌權者當作是滿足其欲望之祭品的愚劣行為當中永遠地被解放出來。
在之前被稱為“十三日戰争”的争鬥當中,所動用的熱核武器,使得當事者的北方聯合國家(NG)以和三大陸合州國(USE)這兩國的大都市全部淪為吸收輻射能的井口,可說是自食其濫用武力的惡果。
但是那些毫無野心、不需為此戰事負責的弱小國家卻被那些像是食肉獸一般毫無人性的國家卷入這場猛烈的戰争當中。
兩大強國基于害怕某些與彼此之間雖毫無利害關系但卻蘊藏有豐富資源的國家受到敵國利用之理由,竟也使用熱核武器對之發動毀滅性的攻擊。
因此兩大強國的滅亡,對于那些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國家而言,也可說是稍稍值得安慰的事。
而為了防止日後類似這些大國肆虐的情形再度發生,強有力并且統一的政治體制成為一般公認所必須的政體。
但是就長期來看,這或許是将複數的權力統合成為一個單一集中的權力也說不定,隻不過人們已經疲于以挖苦的眼光來觀察事物了。
有人說過:“若沒有了戰争,就隻會發生内亂。
”
這或許應該是正确的說法,但是對于更多的人,這種不具有任何希望和喜悅的意見,卻是捂起了耳朵不願意去聽。
不過當時世界人口已銳減至十億左右,糧食的生産力受到重大的打擊,事實上也沒有任何一股勢力有餘力來發動内亂。
統一政府的首都建立在澳洲大陸東北部,面臨太平洋的布裡斯班。
建都于此主要是基于該地位于南半球,戰亂期間并未受到戰争太多的摧殘,并且擁有廣大豐富的土地資源,已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經濟商圈之一環。
此外,還有因該地區遠離策動戰争的兩大戰犯國等各項理由。
地球統一政府誕生之後的人類曆史與以前的曆史相比,最大的不同處在于宗教的支配力量很明顯地低落了許多。
因為舊有的宗教勢力對于動亂時代的縮短并沒有任何的貢獻,相反地在動亂的初期,各個對立的勢力之間,彼此宗教信仰相互的敵視與偏見更成了助長戰火的主因,當時各個宗教所擁有的私屬軍團假借神的名義,你來我往地虐殺他們眼中所謂異教徒的子女。
更有甚于此的是在北方聯合國家崩壞之後,北美洲大陸割據成許多弱小的宗教國家,他們一反過去以理性和共和政治為基礎的組國原則而争鬥不休,使得這個廣大的産業國家夷成了滿地金屬、樹脂與水泥的荒野,更到處散布迷信和排他性的病原菌,使得殘活下來人們在肉體上、精神上都遭到嚴重傷害。
最後的結局是天神未曾降臨,而救世主也未曾出現,人們終于靠着自己本身的力量,将世界由接近滅亡的深淵邊緣拯救回來。
經此浩劫之後,于是乎整個人類社會的重建急速地進行着,人們狂熱地投身于大大小小的各項事業當中,建設都市,綠化荒野,發展科技,人類社會迅速恢複了元氣,将腳步邁進到那個被稱作是“宇宙”的無限遼闊的邊境。
“具有可開拓邊境的文明是不會衰弱的”這種說法一般認為是正确的。
在地球統一政府成立(西元二一二九年以前,人類的足迹雖然曾經到過火星,但在此正式定居卻是在地球統一政府成立之後。
)之後,人類對宇宙的開發突飛猛進,在西元二一六六年就已經超越了小行星帶,在木星的一個名叫伊奧的衛星上建立了一處開發基地。
在那個時候,統一政府裡面最富有活力的部門便是宇宙省了,這個由航路、資源、設施、通信、管理、教育、學術、勘察、船舶等各局所組成的龐大組織總部設置于月球的表面上,其規模随着時間的成長而壯大,到了二二○○代的中期,其所屬人口便已經淩駕了首都布裡斯班,而“布裡斯班是地球的首都,但月面都市卻是全太陽系的首都”的聲浪也就是在此時揚起的。
在那不久之後的一段時間,人類真正的生活圈暫且止于太陽系的内部。
人類的第一艘恒星星際勘察船雖于西元二二五三年向半人馬α星系出發,但經過了二十年之後亦尚未回航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