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出擊的前夜

首頁
    孤立在敵軍之中,成為袋中之鼠。

    所以要趁敵軍無力追擊的時候,早早逃走才是上策。

     就因為楊提督的這種決定,才使得數十萬的官兵能夠生還。

    楊提督完全是正确的。

    我想其他和楊提督有同樣想法的指揮官可能不是沒有,隻不過象這種必需“快逃!”的場合大多是用“後退”或“轉進”之類的字句,會用這種争強好勝的軍人們最讨厭的“快逃”這個字眼的楊提督,才象是楊提督真正的為人。

     我盡量用若無其事的口氣把我的想法說出來,楊提督隻是在那裡偷笑,什麼意見也不表示。

     格林希爾上尉表示她也是這麼認為,非常熱心的贊成。

    波布蘭少校則挺起胸膛:“我在這種時候也是腳底摸油,快溜的好啊!” 這麼斬釘截鐵的話。

    這種事好象不是可以說起來非常神氣的事吧? 寫到這裡,我發覺好象浪費了好多頁寫些多餘的事呢。

    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原來想為楊提督的二十年代最後的一天好好記錄下來的。

    原來以為會非常平靜,幾乎沒感覺到時間的流逝,談笑着,玩着遊戲,平凡卻是愉快的渡過這一天的,結果就在晚餐前傳來尼普迪斯的壞消息。

     我不得不在意的是,楊提督戰略上的預測,開始成為現實了。

    提督是正确的!也就是說隻要能趕回伊謝爾倫,楊提督就有相當的勝算可以做出因應計劃。

    因為如此,必須一刻也不遲疑地回到伊謝爾倫才行。

    現在隻要讓藍.候少校考慮這一點就夠了,這一點是比任何事都重要,因此楊提督才會設法讓藍.侯少校安心。

     我到現在才終于明白。

    這期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少呢? 七九七年四月四日 值得記念的日子。

    或者該說是值得咀咒的日子呢?楊提督三十歲的生日終于到來了。

     “每天,都會有不愉快的事。

    ” 楊提督這麼憤憤不平地抱怨着。

    昨天行星尼普迪斯才發生武裝叛亂沒多久,結果今天接下來又是——好象是這個意思的樣子。

    如果我說“來開個慶祝會吧!提督”,提督一定會用“在這種非常的狀态下如何如何”把我擋回去的。

    最近提督使用這種他不太習慣使用的台詞頻率相當高。

     “楊提督終于也是三十歲,得開始為他既往的惡行忏悔了。

    ” 波布蘭少校高興的樣子看不出有一絲一毫的同情心,我不知不覺幫楊提督說話了:“可是少校,少校也總有一天會到三十歲的啊.”“絕對不會!” 這種答複聽起來格外的認真,我想他大概不會是要說“在那之前就死去”這種話吧? “因為我是和人類不同的生物啊。

    雖然降低身分當了卑下的軍人,但其實我是閃亮星星中的高等生命,到了二十九歲就會自動倒退越來越年輕。

    然後等到了十八歲又會自動停止返老還童,逐漸增加歲數,等再到二十九歲為止。

     一直這樣重複着。

    ” “那麼,閃亮星星的居民為什麼要假扮成人類,待在這裡呢?” “那當然是為了要教導後進星球的可憐的人們,愛與和平的尊貴啊!” “似乎是必需教導很多的人才行對不對呢?” “那是當然的了,小羊啊,愛的教誨是不能讓少數人獨占的。

    ” 和楊提督的意味稍微有點不同,我想我這輩子是絕對趕不上這個人的。

     不管怎樣,要慶祝楊提督的生日是很早以前就決定好了。

    因為明明知道卻視若無睹的話,也未免太過分了。

     格林希爾上尉當然是很高興地出力協助,盡量瞞住當事人,以很快的速度進行準備工作。

    隻不過對于楊提督的心理,露出非常不可思議的表情:“為什麼讨厭成為三十歲呢?二十年代的男性,根本就還隻是孩子而已。

     成年男人的價值,要過了三十歲才看得出來呢……” 這麼說的話,我豈不就和嬰兒沒兩樣了嗎!我突然想起兩位男性,先寇布準将和波布蘭少校的意見,我一定要問問看。

    這兩位三十歲以上和不到三十歲的代表的意見……。

     “問題是在于個性而不是在于年齡嗎?” 這是高尼夫少校實際的意見。

    如果這是一般觀點的話,那格林希爾上尉的意見就算是特殊論點了。

    我突然想問問高尼夫少校關于他本身的特殊論點,不過我想他一定隻會笑,不會告訴我的。

     慶祝會的主角,一點也不爽快地表示高興。

     說什麼“拿别人的不幸來當笑話看,到底那一點好玩嘛”、“欠債還錢的日期都可以延期,為什麼生日不能延期!”之類的,最後被逼急了“我變成三十歲也不會因此使任何人幸福啊!所以根本沒有慶祝的必要”連這種話都說出來拼命抵抗着。

    隻是,比方說象波布蘭少校,雖然不會幸福到那裡去,但卻開心得要命——當然動機不良就是了。

     最後,楊提督還是認命出席了。

    在亞姆利劄被敵軍包圍,大概都沒這麼緊張。

     和我的生日時一樣,卡迪亞66的大廚為提督做了一個不能說和我生日時的蛋糕完全一模一樣的蛋糕,楊提督自暴自棄地一氣把蠟燭吹熄。

     在場的人,也包括楊提督在内,大概都以為林立在蛋糕上的蠟燭有三十根,隻有我知道負責準備蠟燭的格林希爾上尉,故意隻插了二十七根。

    所以那種一闆一眼的人,我實在無法和他們做朋友。

     七九七年四月五日 傳來兩個消息。

    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