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青銅時代的中國人(先秦) 5、五個想當老大的男人

首頁
    脅。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周天子都派人來參加這個會盟,承認他的地位,使他成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公認的第一個霸主,齊國也正式成為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後來的孔子孔聖人,充滿深情地講:“管子相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賜。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意思是我們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的話,我們就要被少數民族、遊牧民族同化了。

    披發左衽是少數民族的服飾發式特點,披發就是披着頭發,重環垂耳;左衽就是他們穿的衣服是左邊壓右邊。

    中原漢族人穿衣服是右邊壓左邊,其實哪邊壓哪邊都無所謂,但在中國古代,這個服裝發型要一變,就意味禮制的崩壞,意味着國家要滅亡,道統要滅絕。

    這就是頭可斷,發型不能亂的原因。

     比如明末滿人入關之後,發了一道剃發令,讓漢族人改學滿族人發型,一律削發留辮子,很多人不願意,于是就遭到清兵的強迫鎮壓。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蝦和熊掌不能兼得。

    即使這樣,江陰城為了抵制剃發令,為了留發,抵抗了八十多天,全城被清軍殺得屍橫遍野。

    有對聯為證:“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聲赴死,存大明三百裡江山。

    ”今天看來這件事有點過于荒誕,六萬人同聲赴死,就為了這個發型。

     以前的中國人一向把這個事看得特别重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輕易不能亂動。

    年紀小的時候還可以剃頭,冠禮成年之後頭發就不能剃了,要蓄發蓄須,直到臨終。

    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國的時候,無顔見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以發覆面,頭發散開才能拖到腰部那麼長。

     如果沒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話,當時的中原就被少 數民族給同化了,發型一換,就輪不到後面這些事了。

     周昭王喂魚 繼齊桓公稱霸之後,晉文公和楚莊王陸續崛起。

    齊桓、晉文稱公,因為齊國和晉國都是侯爵國,這個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尊稱。

    楚莊稱王是因為楚國乃子爵國,是南蠻少數民族政權,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冊封的。

    楚國國君嫌地位低,所以幹脆自稱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

    當時的天子周昭王不高興了,親自去楚國讨個說法。

    楚國人聽說天子要來,準備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别高興,以為楚國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錯了。

    誰想到是因為楚國蠻人嫌周人擾民,設計用膠水粘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開了沒多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衆人全部落水葬身魚腹。

    可見這個楚國的南蠻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敗導緻整個東周的神話破滅,王朝由盛轉衰。

    到了春秋晚期的時候,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競相稱霸。

    吳越兩國在長江流域,吳國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蘇州,越國的都城就在今天的紹興。

    那個時候,江南就已經開始得到了初步的開發。

     陸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在曆史上被統稱為春秋五霸,個個牛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