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江山一統不是夢(秦漢) 2、老子天下第一

首頁
    老子說了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以鹹陽為都城,建立起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他采取了一系列類似360安全衛士的措施來鞏固自己的國家系統。

     政治方面: 第一,他建立了皇帝制度。

    皇權至高無上。

    夏商周三代統治者,天子稱什麼?稱王,文王,武王。

    王是最古老的一個漢字,甲骨文裡就這麼寫。

    三橫一豎,用于溝通天地人的天子。

    等秦王嬴政完成統一之後,他說三代統治者都稱王,我要還稱王,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所以你們給我琢磨琢磨,我應該叫什麼?大臣一想,您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就從“三皇五帝”裡取兩個字吧。

    三五顯然很二,更像是鬧鐘或者香煙的品牌,所以就叫皇帝,三皇五帝都沾邊。

     從此,秦朝開始有了大權獨攬,擁有至高無上皇權的皇帝。

    自稱曰“朕”,诏旨稱制,或者稱诏。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朝統一以前,誰都可以稱朕,屈原就老稱朕。

    秦統一後,你要朕,那就把你給震了,隻能皇帝可以朕。

    其實這個制度實在不怎麼樣,因為皇帝大權獨攬的結果就是你這個國家的治亂興衰就完全看皇上一人了。

    如果是名君聖主,國家就能夠強盛,但是名君聖主是比較少的,中國曆史上名君比較集中的朝代就是清朝,除了同治皇帝差點兒,都還可以。

    像明朝一個賽着一個混蛋。

    皇帝開國的都不錯,到二世沒準還能湊合點兒,守成還行,到三世這幫人,生于深宮之内,長于婦人之手,整天與閹豎為伍,你想想他除了“下面沒有了”的笑話還能了解什麼東西。

    一代不如一代,王朝總是逃不脫興衰的怪圈,所以大權獨攬的皇帝制度是有缺陷的。

     秦始皇一開始還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臉刷牙之後看600斤奏章。

    别怕,當時奏章是寫在竹簡上,要是看紙的,600斤能看死他。

    他讓在寝宮裡擱一個秤,每天秤約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動竹簡了,拿綢布條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這種體力活遠大于腦力活的工作,讓他後來終于膩味,于是開始追求長生不老,轉向煉丹了。

     工資都是米 第二,他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

    這套制度就把它概括成為三公諸卿郡縣制度。

    皇帝至高無上,其下設立三公,太尉主管軍事,大概相當于中央軍委,但是在秦朝太尉一般不設,是個虛銜兒。

    然後是丞相,相當于國務院,主管行政,總領百官。

    史籍上解釋這個丞相的記載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國家大事基本上都歸丞相處理。

    然後是禦史大夫,禦史大夫相當于副丞相管監察,同時負責監察百官,還要掌管百官的奏章,相當于今天的副總理兼反貪局兼檢察院兼人民來訪辦公室主任,就類似這麼一個職務。

    這三位稱為三公。

    三公相當于中央一級的大官。

    三公之下是諸卿,相當于各部部長。

    諸卿在史書上叫九卿,但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