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三足鼎立 南北對峙(三國、兩晉、南北朝) 7、和尚PK道士

首頁
    上輩子是個國王,殺的人太多,所以這輩子苦,成了奴隸!你好好修行,來世你還是國王,少殺點人。

     這個事兒太好了!原來我上輩子是國王,我想我上輩子多美,我下輩子多美,這輩子我認了。

    很好的例子是印度,它貧富分化比中國嚴重,但是人家沒見有砸垃圾桶,也沒見偷井蓋的,沒見把公園護欄給掰走的,就因為笃信宗教。

    雖然印度人不是信佛教,信的是印度教,但佛教的教義很多是從它那兒吸收來的。

    所以多宣傳點兒這個,對于和諧社會多有好處。

    如果都無神論,你放心沒有地獄,不要相信那個,舉頭三尺啥都沒有,那我該貪污就貪污,無所謂,反正也沒有天堂地獄,不貪也不上天堂,貪也不下地獄,這就完了。

     所以宗教信仰都是教人行善,像五戒:殺、盜、淫、妄、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說謊,不飲酒,那社會多好,不就和諧了嗎?若人人笃信,連法律都派不上用場了。

    除了鄉辦企業不高興,酒賣不出去,别人都挺好。

    所以宗教一宣傳,老百姓得到一條解脫之路。

    統治者更高興了,宗教教百姓忍讓,忍讓好,便于管理。

    統治者一高興,宗教就能廣泛傳播,廣泛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修廟賣皇帝 可是什麼事兒都不能幹過了,一過了就會物極必反。

    佛教的盛行就帶來了一定的危害。

    首先,浪費錢财,花錢花得太多了。

     中國曆史上一共有400多個帝王,隻有七個皇帝活過了70歲,這七個皇帝裡有四個活過了80歲。

    第一個是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裡面梁朝的皇帝,人稱菩薩皇帝。

    他吃素不吃肉,所以從梁武帝開始,中國的僧人就開始不吃肉了。

    以前的僧人是可以吃肉的,連佛祖釋迦牟尼都是,化緣的時候人家給什麼他就吃什麼。

    而且人們都認為給肉是最高級的,給肉好。

    所以南傳佛教,就是東南亞的小乘佛教的僧人是吃肉的,西藏的僧人更吃肉,他不吃肉沒别的。

    日本僧人也吃,吃完了還娶,可以娶媳婦。

    隻有漢傳佛教的中國僧人才不吃肉。

    梁武帝是菩薩皇帝,三次舍身同泰寺,出家了。

    大臣一上朝,見皇上已經跑廟裡去了,這玩意兒怎麼整,得請回來啊!請佛容易,請皇上佛可不容易,你得給同泰寺布施,說穿了就是捐錢。

    皇上為了修廟,想捐錢,但是皇上自己沒錢,就把自個兒賣了,舍身同泰寺就是這個意思。

    然後讓大家拿錢去贖,第一次一億,第二次兩億,第三次三億。

    皇上三次舍身同泰寺,同泰寺弄了六個億。

    這個錢從哪來?老百姓身上。

     其次,出家也會影響國家發展。

     出家就是無家,無家就無老婆,不能繁育後代。

    古代要“田野辟、戶口增”,理論上是要增加戶口,但是出家導緻的是戶口往下減。

    打仗沒人了,勞動沒人了,最重要的是,交稅沒人了。

    出家就不用交稅了,好多農民就是因為躲避賦稅,幹脆出家。

    如此一來,官府傻眼了,你這不麻煩了嘛!你看吐蕃帝國,我後面會講,唐朝的時候極盛時期六百萬人口,後來佛教盛行,人人出家, 1950年才一百萬人,還有12萬喇嘛,都這麼幹,國家光有版圖沒有可用人口,朝廷吃誰去?“人人棄其親愛,家家絕其嗣繼。

    ”這樣的話,國家就沒法發展了,非但國家不能發展,人種都要滅絕。

     再次,寺院經濟發展過度,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争奪勞動力,農民負擔加重。

    基于以上三點,有人就起來反佛。

     出家要适度 問題是怎麼反。

    不能說你這個佛教不好,因為你跟官府争奪勞動力,這麼說就沒勁了,得從根本上駁你。

    得說你的教義就不對,就是邪教。

     所以範缜他反佛,實際上就是因為佛教妨礙到了政府的行政,但是我不說原因,我隻從教義上駁你。

    範缜在《神滅論》一書中提出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他說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