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邦之本
唐太宗眼見大爺被消滅,知道是因為遭到了百姓的抛棄,秦朝、隋朝太不拿老百姓當回事兒了才會超快速滅亡,所以他強調要存百姓。
史籍記載,貞觀五六年的時候,米鬥不過三四錢”
“天下大稔,,一鬥米是十升,才三四文銅錢,那就是糧食太賤了。
表示農業生産發展得很好,有的是錢。
“流散者鹹歸鄉裡,”原來打仗逃離的人全回來了。
“歲斷死刑二十九人,”一年判死刑二十九個。
中國古代判死刑必須得皇上本人批準,而且大臣要求情三次,表示慎殺,不能随便殺人。
一年才殺二十九個人,那證明社會治安好。
“九州道路無豺虎。
行旅自長安越海表,”你從長安出發到廣州,不帶糧食,當然也不用帶錢,取給于道路焉,你走到哪兒就吃到哪兒,因為誰家都很富裕,都熱情地招待你,糧食吃不了喂豬還不如喂你!出門也不用鎖門,外戶不閉,家家都富,我偷你幹什麼。
這簡直就和共産主義差不多。
唐太宗的政績,政治方面,一是知人善任,虛懷納谏。
知人善任是唐太宗的一大優點。
他認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
這個人指的是人才,一般老百姓叫民,民為邦本,本固邦甯,人和民不一樣。
他的這個覺悟,使得朝裡朝外冒出一大批的人才。
賢相有房玄齡、杜如晦。
哥倆一個多謀一個善斷,有“房謀杜斷”之稱。
名将有李靖、李勣。
李靖就是托塔李天王,哪吒他爹。
中國古代十大兵書裡面,有一個《李衛公問對》,衛國公說的就是他。
他曾以三千鐵騎大破東突厥于陰山,俘東突厥颉利可汗。
李勣,就是評書裡講的徐懋功。
80歲高齡挂帥,滅高句麗,破吐谷渾,所以這兩位名将不得了。
經濟方面:“輕徭薄賦,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戒奢從簡”。
長孫皇後帶頭,“衣不錦繡,裙不曳地”。
穿衣服不穿繡花的,也不穿錦緞的,而且當時沒有棉,穿的是麻布。
為了節省布料,裙子做得超短,不能拖地。
皇後這個樣,嫔妃能越得過皇後去嗎?一個比一個短吧!那文武百官能越過嫔妃去嗎……太省錢了。
文化方面:“興科舉,以儒為師,大辦學校”。
唐太宗在位時,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百姓生活改善,史稱貞觀之治。
臣為君之鏡
唐太宗最大的優點是虛懷納谏。
唐太宗的谏臣是魏征。
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舊臣,魏征當時老跟太子說,要把秦王李世民幹掉,早晚必圖之”
“秦王有異志,。
你幹掉他,不然他會坐大,會發達。
結果太子不聽,顧及手足之情,于是被弟弟秦王幹掉了。
然後秦王就把魏征抓來,你看都賴你吧,你小子挑撥離間,你想怎麼死,自己挑一樣死法吧!魏征說,你要是用我的話,我能像忠于太子那樣忠于你。
李世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那你就給我提意見吧!
結果魏征給皇上提意見到什麼程度?庭争面折,當庭跟皇上争,撅皇上面子,氣的皇上一抖袖子,不玩了,散朝。
那會兒君臣坐而論道,皇上在台上坐着,大臣在底下坐着,坐得很不舒服,因為屁股壓在腳後跟上,實際上跟跪着差不多。
皇上不爽了轉身就走,魏征就一下子站起來沖到台階上,一把拽住皇上袖子,你别走,咱們還沒說完呢!皇上說,鄉巴佬,你等着,我宰了你,你信不信,我宰了你。
他是農民起義出身,所以皇上罵他鄉巴佬。
你聽有些評書裡胡說八道,中國古代總推出午門斬首,午門是殺人的地方嗎?明朝在西四,清朝在菜市口,哪能動不動去午門斬首。
除了明朝那些王八蛋皇帝,流氓建立的朝代,中國曆史上最黑暗、血腥、恐怖的王朝之外,别的朝代哪能随便打罵大臣,皇帝是不能殺大臣也不能打大臣的,尤其有修養的皇帝。
野皇上難說,開國老粗皇上趙匡胤經常打大臣,一般不能幹這事兒。
所以唐太宗罵完鄉巴佬之後也隻能回到宮裡去生氣。
一邊生氣一邊說,這個鄉巴佬,非宰了他不可。
賢後長孫皇後問你跟誰生這麼大氣?皇上說,魏征,他揪着我袖子,我不宰了他行嗎?然後皇後讓皇上擱那生氣,讓女官侍候皇上。
皇後回到後宮,帶着嫔妃就出來了,穿着上朝的大禮服。
皇上特奇怪,怎麼了?今天祭祖啊?皇後說,我向陛下道賀。
皇上說我有什麼可賀的?皇後說,主明臣直。
魏征這麼直,因為你是明君聖主。
隋炀帝時誰敢這樣,别說抓袖子,抓鞋帶就早宰了。
所以為陛下道賀。
再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皇上本來就不容易聽進不同意見。
大家都拍你馬屁,不敢說真話,隻有魏征這樣的人說真話,簡直是朝廷社稷之福啊!
唐太宗一看,還是我們家政委覺悟高。
于是唐太宗就重用魏征了,封到正二品禦史中丞,專門負責監察,給皇上提意見,跟他結成兒女親家,公主嫁給他兒子,兒子最後也升到二品。
後來是魏征提意見就更來勁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