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族,這個不能叫屈辱,什麼喪權辱國談不上。
另外,每年給遼的歲币相當于北宋兩個縣的财政收入,那北宋有多少個縣,得有一千幾百吧,你花兩個縣的财政收入買一個天下太平,挺值。
要是打起仗來,兵連禍結,烽火頻年,那可不是這兩個縣的錢能夠解決,搞定得了的。
所以我認為對遊牧民族采取的政策其實最合适的就是兩宋,兩宋立國三百多年。
像漢唐那樣對付少數民族是不可取的,因為徹底消滅他根本就不可能。
你消滅了他之後,他還有新的強大的遊牧民族興起,那打起仗來沒完。
他們來這,不就搶點東西嘛。
你别搶,哥們兒給你。
給你之後,我給你的錢是白給嗎?我往你那賣書、賣瓷器、賣茶葉,貿易一往來,很快把那錢就賺回來了,你還得倒貼呢。
歲币30萬的錢,我有辦法弄回來,你拿什麼給我呀。
你不就給點牛馬、駱駝、毛皮嘛,那值個什麼錢,我這一個瓷瓶就應該換你幾匹馬。
你不願意,不願意的話你家裡就擺馬吧,這瓷瓶我不給你。
你說這玩意兒不平等,平等不平等我不管,這瓷瓶你做不出來,隻能跟我買。
所以很快這貿易往來,就把錢給賺回來了,而且雙方關系和好了,119年沒有戰争。
宋遼澶淵之盟簽訂之後,邊境上“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幹戈。
”意思是頭發都白了的老人,一輩子沒見過打仗的。
這樣一來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友好。
後來北宋聯合金滅遼時候,屬于北宋背盟,背信棄義。
遼的統治者自己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于中華。
”這裡文物指的不是出土文物,而是典章制度。
我的典章制度,跟中華是一樣的,你不能把我視做蠻夷,我也是中華。
他要是認可了自己是中華,他待的這塊地就是中華的了,這塊地就并入我們中華版圖,成為中華大家庭了。
所以中國領土的擴張,跟美國、俄羅斯是不一樣的。
他們是靠軍事擴張,咱們是靠民族融合,文化的認同,用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産方式向邊疆地區的擴張。
人多不怕打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黨項族建立的。
黨項族原來在甯夏甘肅陝西西北遊牧。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帝,都興慶,史稱西夏。
元昊建立的西夏其實叫大夏國,因為他在宋朝的西邊,所以這個大夏就被稱為西夏。
興慶就是今天甯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
元昊并不是開國的皇帝,他的父親德明,爺爺繼遷的時候,夏朝的政權基本上就形成了。
所以元昊死後廟号景宗,并不是太祖、太宗。
他爸爸是太宗,爺爺是太祖,以前都是稱王,到他這才正式稱帝,然後往前追封。
西夏仿效唐宋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舉制,創制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也是在漢字基礎上改造的,筆畫比漢字複雜得多。
西夏文也是一種死文字了,無人能念。
但是1908年内蒙古額濟納旗的黑城遺址,俄國考古學家發現那裡邊都是西夏的文物,全給打包運走了,所以這個是敦煌第二,吾國文化之傷心史。
今天中國的學者如果要研究西夏學,必須得去俄羅斯留學去。
後來在考古時候發現了一本西夏人骨勒茂才編的西夏文跟漢字對照的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所以這西夏文現在是能夠看懂了,但是音還是不會讀,沒有人會說西夏語。
元昊稱帝,與宋交兵,雙方損失重,宋更重。
隻不過宋不怕,我們有的是人。
地域廣大,人口衆多。
三川口之戰宋軍是10萬人,全軍覆沒,三統帥都被活捉了。
好水川之戰宋軍也是10萬人,全軍覆沒,主帥任福戰死。
但是西夏損失也很大,西夏全國人口也就三百萬不到,不像宋朝好幾千萬可勁兒造,西夏死一萬人就不得了。
所以元昊請和,雙方和議,夏對宋稱臣,宋好歹鬧了一個形象工程。
因為夏雖然對宋稱臣,但是人家關起門來照樣,南面稱孤當皇上,他隻不過就是給宋朝個面子,你厲害,你人多,群毆不是對手,我稱臣。
然後宋要反過來給夏歲币,隻不過宋給這個歲币也是嘴上占了便宜,我每年賜給你,你是我的臣子,所以我每年給你25萬壓歲錢,玩去。
于是每年白銀7萬兩,茶葉3萬斤,綢緞15萬匹,每年都賜,誰讓你窮的不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