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最後的漢王朝(明) 7、建州女真隻玩真的不忽悠

首頁
    建州部發迹 明朝滅亡之後,繼而建立起來的就是清朝。

     第一,明朝初期,東北女真建州部歸奴爾幹都司管轄。

    明朝的時候,女真人分成了三部。

    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是最落後,建州女真呢文明程度最高,他們居住在遼甯,跟朝鮮和明朝交界,就是挨着大中華、小中華,文明程度最高。

    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精通漢語,熟讀《三國演義》,漢文化水平很高。

    他們家世襲建州衛都指揮使,配龍虎将軍印。

    這是明朝給他們封的官,行羁縻之策。

    努爾哈赤少年孤苦,因為他後媽不待見他,把他轟出去了。

    後來呢明朝打仗的時候,又把他父親和他 的祖父給誤殺了。

    所以到二十五歲的時候用先祖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慢慢統一了女真各部。

     第二,創立八旗制度。

    兵民合一,這就像前面提起過的猛安謀克制,基本上是一樣。

    一個謀克,是一百戶。

    十個謀克是一猛安,就是說一猛安是一千戶。

    所以猛安相當于千夫長,從四品。

    謀克呢相當于百夫長,從五品。

    他這個八旗制度呢是三百人一個牛錄,設佐領一人。

    然後五牛錄就是一千五百人,一個甲喇。

    每個甲喇設參領一人。

    五甲喇七千五百人,為一個固山。

    每固山設都統一人。

    每個固山用一面旗來表示,紅黃藍白四個旗。

    後來在這個旗上圈邊,紅旗鑲黃邊,其他旗鑲紅邊,形成了鑲四旗和正四旗。

     在這個清朝的時候,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叫下五旗,鑲藍旗的地位是最低,鑲黃旗的地位是最高。

    所以像故宮裡邊的侍衛,一定都是上三旗子弟。

    後來他征服了蒙古,蒙古也被編入八旗,再後來征服了很多漢人。

    入關以前的漢人,也被編進了八旗。

    所以它實際上是三八二十四旗。

    清朝旗人不一定是滿族人,旗漢非婚,旗人跟漢人不能結婚。

    但是皇帝可以娶漢旗,乾隆的母親就是漢旗嘛。

    所以清朝皇帝,到後來也有漢族血統。

    但是,漢旗是不可能做上皇後了,皇後必須是滿洲人或者蒙古人才可以。

    這樣的話,八旗一共才多少六萬人。

    你最後三個八旗,算上漢軍旗也就是不到二十萬人的樣子。

     第三,這個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号金,史稱後金。

    建立了金國。

    因為曆史上已經有一個金國了,所以這個金被稱為後金,但是他自己建的時候就叫大金。

    然後為反抗民族壓迫,攻打明朝,太祖皇帝率兵兩萬,以七大恨誓師伐明,連下遼東70餘城,所以一下他這個國力就越來越強大。

    原來在遼河西邊,現在占領了整個遼河,席卷整個遼東,基本上山海關以外的土地全部被占領了,然後遷都沈陽。

     李自成闖京。

     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即位。

    改族名為滿洲,改國号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

    到皇太極的時候啊,就已經有了入主中原的意思了。

    以金為國号容易引起中原漢族人的反感,所以他改國号為清。

    按照五行學說,明朝是火德,清朝是水德,水滅火,所以改國号為清。

    清跟金在滿語裡邊讀音都一樣。

    1644年,李自成占北京,吳三桂降清。

    吳三桂是明朝的平西伯,山海關總兵。

    他麾下四萬關甯鐵騎,都是明朝的正規軍。

    有的曆史學家認為明朝滅亡就滅亡在沒有攘外必先安内。

    如果皇帝要是明白這個道理的話,立刻跟女真人講和,割關外土地。

    然後,把那個關甯鐵騎調進内地,鎮壓李自成。

    你想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