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異族終結者(清) 7、吉祥三寶的作用

首頁
    修建明長城 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第一,就是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有一個重要内容是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主要就是說從這麼幾個地方:蒙古、新疆、西藏、東北、台灣。

    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最終形成、版圖最終奠定的時候。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特點。

    第一是中央同邊疆地區的關系空前加強。

     第二點,我國版圖的奠定。

    版圖,咱們講過疆域跟版圖的不同,疆域更多的是一種控制勢力範圍,版圖跟今天的概念一樣了,這個最終奠定,是在清朝的前期。

     首先看跟蒙古、新疆的關系。

    第一個明代草原上的蒙古族分鞑靼跟瓦剌。

    1368年,朱元璋繼皇帝位,派大将徐達,領兵北取中原,當時朱元璋發表的讨元檄文裡面就有這麼兩句:“歸我者永安于中華,背我者自竄于塞外。

    ”你要是聽我的,你就在中國待着,不聽我的就自竄塞北。

    等于就是對元朝網開一面。

    你願意走你就走吧,所以元朝的末代皇帝順帝妥歡帖穆爾率文武百官就逃離了大都,出建德門北逃,逃到元上都,後來在應昌病死。

    他的兒子,愛猷識理答臘繼位又當了八年皇帝,這就是元昭宗,昭宗死了後傳給平宗。

    等于元朝被明朝趕走了之後,他的帝位一直還是在往下傳,曆史上稱為北元,大概有30多年的時間,傳了五代皇帝。

    然後呢第五代皇帝就被人家給幹掉了,這幫人就開始搶,回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以前的狀态。

    但是全蒙古一直有一個統一的大汗。

     元朝這個名字是一直保留的,因為元朝皇帝本身就是雙重身份,對中國人來講是元朝皇帝。

    對蒙古人來講,他是蒙古大汗,所以他一直保留了。

    必須由成吉思汗的後裔來出任大汗,所以成吉思汗的後裔成為黃金家族的原因就是必須由他們的後裔來出任大汗。

    一直傳到皇太極時代,最後的蒙古大汗,林丹汗第35代蒙古大汗被皇太極給滅了。

    這個黃金家族傳了四百多年,到此才算結束。

     所以有人就講,明朝實際上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

    第三次南北朝,因為蒙古人他們被打跑了,他還控制着蒙古的草原,大沙漠,随時南下,所以說蒙古人分為鞑靼、瓦剌,威脅明朝的北疆。

    明朝中期,為防止蒙古而修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綿延一萬多華裡,折合六千多公裡。

    現在我們一說長城就是山海關到嘉峪關,那山海關以東那會兒也是有長城的,可能大清入關之後就拆得差不多了。

    所以它不但防蒙古,長城還把建州女真擋在了關外,所以綿延一萬多公裡。

     這個長城,你得到的第一印象是明長城比起秦長城來更靠南,所以明皇朝為什麼把皇城遷到北京來啊?天子戍邊啊,皇上給你當警衛員來了,皇上來守大門。

    一般部隊都集中在邊境和首都,這多好啊,把首都擱邊境上,所以部隊全集中在邊境,也就集中在首都了,一舉多得嘛。

    所以當時的北京城三大營就擁有50萬軍隊,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光這三大營就占了明軍總兵力的将近三分之一。

    它既能保衛京師,又能戍邊邊疆。

    你像北京吧,往北走不了就是長城了,昌平不就是長城?居庸關,那個八達嶺算遠的了,昌平就能看見了。

    那兒往北就是說蒙古人說來就來的地方了,所以明朝修這個長城很管用。

     與蒙古修好 瓦剌騎兵打到了北京,瓦剌是蒙古的别部,後來勢力逐漸發達起來,他是臣服于鞑靼的,但是後來勢力強大起來了。

    瓦剌在1453年,就是說明朝建立不到80年的時候,瓦剌騎兵南下。

    明英宗皇帝,率五十萬大兵應戰,京師三大營全部調回去了五十萬大兵應戰,在河北土木堡,被兩萬瓦剌騎兵打得全軍覆沒,當然由于宦官王振瞎指揮造成的,明英宗本人被俘。

    這個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跟那個“靖康之變”有一拼了。

    皇上都被人逮着了,皇上都被人逮着,所以蒙古首領也先自稱大元天聖可汗。

    他就是想恢複大元江山,率十萬大兵南下,直抵北京,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北京保衛戰。

     明朝曆史上是兩次北京保衛戰。

    還有一次就是祟幀二年,後金入關,袁崇煥,袁督師舉行那個北京保衛戰。

    第一次北京保衛戰的指揮官于謙,兵部尚書于謙,他指揮的北京保衛戰,打敗了蒙古人。

    明英宗被俘之後,于謙力主立英宗的弟弟,成王監國,後來繼位就是明代宗,年号叫景泰,所以北京有一種工藝品叫景泰藍,明代宗景泰年間形成。

    景泰皇帝繼位的時候呢,明英宗還在蒙古草原上喝羊奶呢。

    蒙古首領也先這個人也算不錯,一看皇上沒什麼用,不但沒殺,還給送回來了,他送回來之後就是讓你們哥倆搶呗,明英宗回來以後,被關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