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實施新政,是下策。
當時康有為中了進士,六品工部主事,閑衙冷曹一個小官,皇帝見他不行,不符合規矩,皇上給他專折奏事權,你雖然見不着我,你可以給我上折子,你不是讓我變嗎,咱們怎麼變,大變?小變?所以康有為給皇上上了一個《應诏統籌全局折》,我奉皇命統籌全局給你來這麼一個折子。
第九,1898年,康有為起草《應诏統籌全局折》,這是資産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
在這份折子裡,康有為寫道:“今夭世界上的守舊國家,沒有不被分割,不亡國的。
被人家割了土地被人民推翻的有波蘭有撈權撈利被舉事而亡的緬甸有亡盡士地,人民還是人民,國家不過徒有虛名的越南有收利權而後亡的印度有自己握其權利而慢慢被分割最經亡國的士耳其、埃及。
我朝今天沒有士,沒有兵,沒有糧晌,沒有船隻,沒有軍械雖名為國,而土地鐵路、輪船,商務、銀行,隻要聽到洋人一聲命令,任憑取之。
雖然形式上沒有亡國,實際上國已經不存了。
以後會是怎樣,我不忍心說。
看世界各國,都以變法而自強,守舊而亡國。
以你皇上的聰明,看各國的形勢,變則保全,不變則亡,大變則強,小變乃亡。
”康有為還進一步分析,“今之部寺,率皆守舊之官,驟與改革,勢實難行,”所以主張‘既立制度局總其綱,宜立十二局分其事門,設立法律局,度支局,學校局,農局,工局,商局,鐵路局.郵政局,礦務局.遊會局,陸軍局,海軍局。
康有為在機構設置上的提法讓陳舊的中國耳目一新。
康有為對當前一番形勢的分析,看得光緒小皇帝很害怕,想想也崖道理。
老康的話句句說進了皇帝心裡。
第十,成立具有資産階級政黨性質的保國會。
1898年4月12日,保國會在北京成立,拟定《保國會章程》三十條,主要内容是:“以國地日制,國權日削,國民口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講求變法、外交、經濟,以協助政府治理國家。
規定在北京、上海設總會,各省、府、縣設分會,時已略具政黨規模。
共集會三次,意在集群策、群智、群力,發憤救亡,推動維新運動。
接着,保滇會,保浙會、保川會相繼組織。
保國會的成立,使頑固派與維新派的鬥争更加激化。
頑固派大罵康有為信越妄為,非殺頭不可,攻擊保國會保中國不保大清,名為保國,勢必亂國。
光緒帝力挺康有為,所以保國會雖然連遭劫奏,但未被查禁。
甚微之成效
康有為的維新思想體系對中國思想界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诏》,開始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
《定國是沼》是光緒帝頒布的改革綱領。
诏書中說,數年以來,中外明主,講求時務,多主張變法自強。
我今天在诏書中說的,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刁、學堂,都是經再三審定,覺得成熟以後才打算實施的,但是這畢竟是從未有過的新鮮事,對它的評論肯定是莫衷一是。
有的人老成憂國,以為必須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新法必當摒除。
試問今日時局都這樣了,國勢是這種狀況,如果仍用不練的兵,有限的錢,沒有實學的人,在強弱明顯,貧富懸殊情況下,能對抗外夷的堅船利炮嗎?國家大計要是不定,則号令不行,最終的結果肯定就是門戶紛争,相處如同水火,走宋朝、明朝的老路子,對于狀況的改善一點用都沒有。
最後皇上對衆臣給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各王公大臣努力向上,發憤圖強,用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博采西學多多務實,改變空談的流弊。
專心緻志,精益求精,不要隻學皮毛,空說大話,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诏書沒什麼意思,頒布诏書的儀式十分隆重,曆史上叫做窗金鳳頒诏口。
在進行頒诏儀式時,工部2。
要預先在天安門正中垛口設置備有黃案的宣诏台,并準備好“金鳳朵雲”,金風朵雲是漆成金黃色的木雕鳳凰和雕成雲朵狀的木盤。
捧接诏書的官員和宣讀诏書的官員衣冠楚楚,恭候在那裡。
诏書放在太和殿黃案上,皇帝蓋上禦玺後,經過一套繁瑣的禮儀,由禮部尚書用雲盤承接诏書,捧出太和殿,空互放到午門外的龍亭裡,然後在鼓樂儀仗的引導下拾到天安門城樓上,再将诏書放在宜诏台的黃案上。
宜诏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讀诏書。
這時,隻見天安門下金水橋南.文武百官和省老按官位序列依次面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禮。
诏書讀完,由奉诏官把诏書卷起,放在木雕的金風嘴裡,再用彩繩懸吊金鳳從天安門垛口正中徐徐放下。
城樓下早有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