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淪陷。
聯軍攻陷東直門,老太後趕緊跑。
老太後化裝成漢族農婦,帶着皇上就跑了,一路上貼餅熬粥,風餐露宿,什麼都沒來得及拿走。
聯軍一進北京,花花世界,朗朗乾坤,北京城各級官員及其眷屬自殺殉國的高達1100多人,洋兵特别納悶,中國人打仗這麼沒本事,怎麼自殺那麼有勇氣。
你跟我玩命呗,拼一個夠本,拼兩個賺一個,自殺算什麼意思?有的官員全家投井,那井都滿了,最後一個跳下去都是磕死的,不是淹死的。
還有的一家好幾十口懸梁自盡,一進門都飄着了。
聯軍士兵手持國旗,闖進胡同,東城西城的大宅院,一插,這是我們國家的,進去就搶。
大宅門搶劫一空,王府燒為灰燼,庚子國難,損失慘烈。
據記載,城破之日,洋人殺人無算。
但聞槍炮轟擊聲,婦幼呼救聲,街上屍體枕藉。
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任憑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屍體,鄧小平同志說過:中國是帶着首都被敵人攻占的恥辱進入到20世紀的。
偷雞反不成
目的是想救國的義和團,救國不成,招來大禍。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救國,按他們說是想救國,結果呢,你禦侮不成,反而招禍,造成了八國聯軍打進北京。
中國在近代史上三次首都被敵人攻占。
1860年北京,1900年北京,1937年南京。
共三次。
損失最大的其實反該是這一次了,庚子國難。
北京這一次損失慘重,要說燒了圓明園搶了多少東西,還能統計,但聯軍搶老百姓的東西,永遠無法統計。
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将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接着就簽訂了《辛醜條約》。
1900年,清政府被迫與11國簽訂了《辛醜條約》。
主要内容有:
賠款。
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劃定使館區,将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非#凡#。
在區内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拆炮台、駐軍隊。
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煙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紮軍隊。
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鬥争。
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
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
否則立即革職,永不錄用。
凡發生反帝鬥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
對德、日“謝罪”。
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
懲治支持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設立外務部,将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當時的東交民巷使館區可不隻是就東交民巷一條胡同,北到長安街,東到崇文門内大街,南到前門大街,跟紫禁城就一牆之隔,賠款的4.5億兩銀子,39年還清,就是還到1940年。
到1936年我們大概支付了6億多兩銀子,這筆錢俄國分了1億多,德國分了9000萬,然而,俄國1917年十月革命一爆發就不要了,德國1918年一戰戰敗也就不給了,奧地利也戰敗了,奧匈帝國也不給了,法國美國荷蘭把這個錢退給了中國,美國是拿這個錢做中國公費留學生的經費,今天的協和醫院、清華大學都是拿這個錢建的,隻有日本,棺材裡伸手——死要錢,一直賠到1936年。
《辛醜條約》的簽訂,給中國造成了嚴重危害:
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勒索;為支付這筆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于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争。
按照條約規定,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争,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幫兇。
條約中設外務部的規定,便于清政府能夠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
《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确立了清政府為資本主義列強的忠實走狗地位。
從此,清政府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醜條約》的簽訂,标志着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