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丐幫幫主了?
稱帝之前,袁世凱宣布召開國民代表大會,并推定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
召開代表大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國體。
為了保險,袁世凱讓各省的代表從布滿武裝士兵的将軍署大門走到投票廳,先聽将軍、巡撫使的代表痛诋共和、稱頌君憲的演說,在殺氣騰騰的監視人員監視下投票。
各省國名代表共1993人,贊成君主立憲票正好1993張,沒有一票反對,也沒有一張廢票。
各省的推戴書上一緻寫着:“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并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極,傳之萬世。
”參政院秘書長拿出準備好的推戴書當衆朗讀,要求袁世凱“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六合”。
參政全體起立,一緻通過。
當天中午,袁世凱接到推戴書,一看,全票通過?立即發回,要求再選一次。
大家看,皇上裝孫子呢,再來一遍吧!下午5點,參政院再次開會,袁世凱的親信提議說,既然全國上下一心,希望總統能夠君臨天下,衆望所歸,總統不願意讓民衆失望,所以以總代表名義呈遞第二次推戴書。
秘書廳僅用15分鐘就拟成2600多字的長文,參政院繼續開會,大家對推戴書均無異議,于是當晚就呈遞袁世凱。
在這個推戴書裡,稱頌袁世凱有經武、匡國、開化、靖難、交亂、交鄰六大“功烈”,請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似乎推辭不得,也發表了一番高論,大意是自己為了“救國救民”,隻好當皇帝了。
演出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配合!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懷仁堂登基。
他身着戎裝,光着頭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實現了他的夢想。
讨逆呼聲起
袁世凱倒行逆施,舉國一片倒袁之聲。
孫中山發表《讨袁宣言》,怒斥袁世凱。
梁啟超也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反對袁世凱稱帝。
梁啟超是一貫鼓吹君主立憲的,撰文反對袁世凱稱帝,可見梁啟超也看出來袁世凱當皇帝立憲不了。
即便是袁世凱的長期追随者,也有人從故意拖延到公開反對。
馮國璋、段祺瑞都是如此。
段祺瑞是袁世凱北洋軍中的元老,民國之後任陸軍總長,但因與袁世凱政見不合,隐退還家,直到袁世凱不再堅持帝制,段祺瑞才肯出山。
雲南是北洋軍未駐防的省份。
1915年,蔡锷、李烈鈞等在雲南,組織護國軍,通電讨袁。
北洋軍節節退敗,一萬多護國軍兵分三路北伐,十多萬北洋軍觀戰,袁世凱的手下北洋三傑王士珍隐居,馮國璋南京待着,段祺瑞西山念佛,誰都不出來領兵。
[圖注3-46]
袁世凱過着自己的皇帝日子,有一天,袁世凱的女兒讓丫頭給她買點五香酥蠶豆來吃,無意中發現包蠶豆的《順天時報》與家裡袁世凱每天必讀的《順天時報》論調大為不同,就急忙找來同日的《順天時報》查對,結果發現内容根本不一樣。
于是她拿着那份真的《順天時報》去給袁世凱看。
袁世凱大吃一驚,然後找來大兒子袁克定,一問才知道,這些都是想當皇太子的袁克定搞的。
袁世凱氣憤至極,用皮鞭子把袁克定打了一頓,罵他欺父誤國。
其實,在袁世凱稱帝前夕,看墳人來報“祖墳夜有紅光,生盤龍紫藤樹”的消息,也是急于當太子的袁克定一手導演的。
袁世凱在内外交困下,氣惱成疾,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一共當了83天皇帝,帝制就取消了。
但他還想賴在總統的位置上。
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讨袁宣言》,指出“乃袁氏推翻民國,以一姓之尊而奴視五族,此所以認為公敵,義不反顧。
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厲進行,無遺一日縱敵之患,國賊既去,民國時可圖安。
……袁氏未去,當與國民共任讨賊之事;袁氏既去,當與國民共荷監督之責,絕不肯使謀危民國者複生于國内”。
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尿毒症腎衰竭而亡。
護國運動在形式上取得了成功,民國的國号保住了,但此後各路軍閥混戰,中國俨然回到了五代十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