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革命遍地開花(工業革命的拓展) 5.小島事兒更多

首頁
    們看日本,要全面地學習西方,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

    他在發展本國資本主義搞殖産興業的時候,最高明的一招就是扶植私人企業。

    我們對比中國的洋務運動,咱們的洋務運動也是學西方,但是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洋務運動的企業都是官辦,這個官辦企業發起來之後,就對私人企業進行打擊、打壓,它怕私人企業跟它競争。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官與民争利,所以說為什麼洋務運動它不具有資本主義性質呢,因為你不但對私人企業不支持,相反還壓制。

    等到了甲午戰争之後,朝廷才不壓制私人企業,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如果說朝廷徹底抛棄了重農抑商的政策,這得到新政預備立憲那塊兒了。

    而我們看日本國,它這個在明治維新一開始,對私人企業就進行扶植。

    因為私人資本薄弱,所以政府興辦工廠,興辦工廠之後低價給你,基本上就跟送差不多。

    比如日本的兵庫縣造船廠,國家投資59萬日元,創辦了這家造船廠,那會兒日元就是大洋。

    若幹年後,這個造船廠的固定資産有110萬日元,賬面上流動資金是91000日元,然後還有造好的3艘船,所有這些東西,以125000日元的價格,拍賣給了三菱,實際上就相當于白送給他了。

    三菱拿到了這個造船廠之後,用了半年時間,就壟斷了從日本到上海的航線。

    過了一兩年,基本上遠東地區的海上航運就被三菱公司給壟斷了。

    原來是英國的太古輪船公司。

    你想,政府扶植私人企業,發展起來,政府隻管收錢,工人下崗了,也不會上市政府門口坐着去,那得上三菱她們家門口坐着去,跟你也沒關系。

    這種東西應該是搞得最好的,你看二戰以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它也搞國有制,沒有一個國有制企業能搞得好。

    理論就是你不是自個兒的東西誰都不心疼,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你發展扶植私人企業,對于國計民生貢獻是相當大的。

    這一點日本人是很能整明白的。

     第二個是土地私有,殖産興業。

     第三個就是新式軍隊。

    明治維新的目的就是要富國強兵,日本建立起一支所謂的皇軍,效忠于天皇的。

    原來的日本軍職被武士壟斷,那麼明治維新之後廢除了武士佩刀的特權,變成了什麼人都可以參加到軍隊當中,形成了義務兵。

    這樣一來,就出問題了,武士大量破産,他們隻會打打殺殺,最希望的就是在戰場上出人頭地,讓他到工廠開機器去,或者讓他到村裡種地,這活他不愛幹。

    所以武士紛紛加入到日本軍隊當中。

    日本的軍隊雖然是現代化的裝備,但是他們思想意識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日本戰國時代,武士道精神。

    日本軍隊在戰場的表現,不是以善戰聞名,而是以野蠻聞名,虐殺俘虜,虐待平民,這幹得最棒。

    你看二次大戰的時候,世界各國的軍紀最敗壞的就是日本皇軍。

    德國軍隊胡作非為的是黨衛軍,而且還不是武裝黨衛軍,就是看守集中營的那幫人,那幫人在德國也是人渣。

    最敗壞的就是日軍,日本軍隊跟它這個民族傳統、武士道精神是有關的。

    日本人跟我們中國人表面上看起來都是講儒家思想,但中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國人不會野蠻。

    小日本給我們來個南京大屠殺,我們反過去再給他來個東京大屠殺,說穿了,你這也就是過過嘴瘾,真讓他殺你下得去手嗎?他跟你無冤無仇,站你跟前,五歲一小孩兒,把眼珠子摳出來,你幹得了嗎?日本人就幹得了,可是中國人幹不出這事兒。

    你知道南京大屠殺不對,你知道狗咬人不對,那人能咬狗嗎?所以咱們是這樣。

     日本人為什麼就幹得出這事兒來?是因為日本的儒家思想以忠為核心,它強調忠君愛國。

    所以孟子在日本是最不受歡迎的,孟子講民貴君輕,這個最不受歡迎。

    日本武士道是以忠為核心,而且日本傳統文化當中,認為人死後就變成了神,而中國是聖人死了才能變成神,嶽飛,關羽,文天祥,他們是聖人,死了就是神。

    日本不是這樣,所以靖國神社裡邊供着三百多萬個“神”,它既然死了就是神,神能犯錯誤嗎?所以“神”在成“神”之前殺人、放火、強xx都是對的,都是對日本國盡忠的表現。

    我不覺得我這麼做有什麼可羞恥的,我殺的是敵人,我不覺得我心裡有負罪感,我忠于天皇,忠于我的國家。

    所以為什麼日本軍隊在戰場上表現這麼野蠻,是跟它文化傳統有關系的,日本人隻有羞恥感,沒有罪惡感。

    說我幹這事兒不對,他沒有這種感覺,是非觀念沒有,所以日本軍隊建立起來之後,鄰國的巨大災難就到來了,這幫武士不會幹别的,整天就琢磨怎麼對外打仗。

     第四個,就是文明開化,而這個也就是日語的原文。

    你看今天的日元,最大面值的是一萬,接着是五千,一千,五百,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