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國家,就被稱為軸心國,後來的反法西斯國家被稱為同盟國,“一戰”德國是同盟國,“二戰”德國是軸心國。
這樣,法西斯國家結盟了,戰争就一觸即發了。
第三,慕尼黑陰謀,使得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發展到頂峰。
第一,德國吞并奧地利,希特勒是奧地利人,希特勒吞并了自己的祖國奧地利。
當年的維也納流浪漢,如今是衣錦還鄉,德國軍隊在維也納街頭,受到了萬人空巷般的熱烈歡迎。
奧地利人民把來自鄰國的侵略,看成是統一,以後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強大的日耳曼國家内了,非常高興。
德國的領土擴張了17%,五萬奧地利軍隊并入了德軍。
戰争一結束,奧地利可就慘了,作為納粹的幫兇,而不是納粹的受害者的形象出現。
戰後奧地利也被四國分區占領,本來奧地利就沒多大,再分區占領,差點兒就分成兩個奧地利、三個奧地利。
希特勒手下有一個非常能打的将領,就是後來的中央集團軍司令,也是奧地利人。
很多奧地利入是為德國賣命的,恰如侵華日軍當中,有相當大比例的是韓國人,韓國人今天裝得比誰都無辜,你看韓國被日本吞并了三十多年,國内爆發過大規模反日起義嗎?遊擊戰争有嗎?沒有。
許多的韓國人,加入到了侵華日軍當中。
韓國前總統樸正熙,韓國經濟起飛的領導者,從前曾在日軍中任少校軍官。
也就是說韓國在二次大戰當中,有部分人是日本的幫兇,奧地利也是德國的幫兇,作用是一樣的。
吞并了奧地利,這是明顯違反《凡爾賽和約》的,結果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因此這個德國的膽就更壯了,下一步就想捷克。
希特勒想占領這個捷克的蘇台德地區,捷克不給,希特勒調動了35個師,威脅捷克和斯洛伐克。
這會兒你可找對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是資本主義世界第七強國,國力遠在意大利和日本之上,特别是他的軍事工業,非常發達。
我們看抗日戰争的時候,最好的槍都是捷克那種,你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那個捷克機槍,ZB26,前面一個喇叭口,上面一個彎彈夾,印度軍隊到今天還裝備這個槍呢,英國軍隊一直裝備到1991年。
捷克的斯柯達兵工廠,歐洲第二大兵工廠,僅次于德國的克虜伯,現在隻有捷克能造出那種,發現隐形飛機的雷達。
向中國出口了兩部,美國又不幹,捷克又不賣給咱們了,他本來想向中國出口這個雷達,美國不讓他出口,因為這個雷達能夠看到隐形飛機。
捷克的軍事工業很發達,你調22個師,我調35個師,跟你死磕。
希特勒一看捷克不信邪,轉而去威脅英法。
英法是捷克的盟國,我過不來,我把你們家鍋給砸了。
英法害怕了,英國首相張伯倫,70多歲的老爺子,生平第一次坐飛機,飛到遙遠的德國,那會兒小破飛機,飛7個鐘頭才能到,今天的噴氣機1個小時就到了。
到了德國,希特勒把跟英國首相會晤的地點放在伯希斯特加登,德奧邊境的一個小鎮,他的山間别墅裡,相當得不正規。
你應該在柏林總理府會見英國首相,你在你的山間别墅裡,那感覺,簡直就是一點外交常識都沒有,沒有禮貌到極點了,隻有獨裁者能幹出這事兒來。
英國首相坐飛機到慕尼黑,下了飛機一看,機場迎接他的是德國外交部的一個中級官員,應該希特勒本人去,你就是不去,你也得派你的副手赫斯、格林啊,結果你讓個外交部司長什麼之類的去迎接,很看不起人家。
英國首相也顧不上計較了,下了飛機就上火車,開到這個小鎮,到了小鎮下了火車一看,站台上迎接他的是納粹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希特勒還沒來。
然後接着上汽車,汽車開始爬山,首相這個時候已經處于半昏迷狀态,70多歲的老爺子,你想想,下了飛機就是火車,下了火車就汽車,汽車還走山路。
等老爺子暈頭轉向從車上下來,一看希特勒站在别墅高高的台階上,俯視着大英帝國的首相。
首相夾着雨傘,蹒跚地爬了上來,然後希特勒開始咆哮,把首相吓了個半死,首相什麼都答應。
幾天後,四國就召開了慕尼黑會議,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