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無奈結束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複,包括美國、德國和日本,再有就是亞洲新型工業國家,像新加坡、韓國,這些國家的情況,包括印度、西亞,下面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
談到蘇聯,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内容,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三個階段。
戰後的社會主義運動,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46年到1955年,這個階段是斯大林模式的擴展時期,問題的形成與積累,這是第一個階段。
斯大林模式的擴展時期,也就是原來的斯大林模式,即蘇聯的體制,他從前隻控制自己國家,随着戰後東歐蘇聯衛星國的建立,他就不僅是控制自己國家的問題了,等于斯大林模式開始向東歐、這些個衛星國擴展。
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從1956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改革,蘇聯和東歐國家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斯大林模式時期,但是這些改革全都失敗了,沒有能夠徹底擺脫斯大林模式。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三階段,就是蘇東劇變,蘇式社會主義失敗。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這個時期,伴随着蘇式社會主義的失敗,世界兩極格局也就結束了。
錯路終到頭
學習這階段曆史,首先就要搞清楚我們為什麼學,知道蘇聯是怎樣失敗的,就得吸取蘇聯模式失敗的教訓,比如他的改革及其失敗。
主要有這麼幾點。
首先一個就是在斯大林時期,也就是第一個階段,1946到1955年,蘇聯仍然處在斯大林模式的統治下,所以第一個就是“四五計劃”。
“四五計劃”他很快就取得了恢複國民經濟的成就。
套用咱們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揚那種舉國體制。
但是國民經濟恢複的時候,從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成就,實際上蘊涵着非常大的危機。
這個危機仍然是斯大林體制的弊端,實際上也代表了這個體制的弊端進一步顯露,或者說是有增無減。
像蘇聯的前身是俄羅斯帝國,我們前面講像德國、日本之所以最後會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因為他缺乏民主的傳統,是那種自上而下的改革。
俄羅斯也一樣,而且俄羅斯的專制傳統比德、日兩國還要長。
所以俄羅斯人民在“二戰”結束之後的蘇聯時期,這個國家缺乏一種反思,或者說即便少數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反思了,也很容易就被鎮壓下去,沒有人考慮是什麼給蘇聯國家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
蘇聯在二戰當中,死亡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7,咱們中國死的人,世界第二多,1800萬。
蘇聯這個民族曾經遭受過這麼慘重的打擊,今天俄羅斯的男女比例都失調。
今天俄羅斯是女的多,男的少,因為他死的兩千多萬人,主要是青壯年男子。
當兵打仗的,你不能都是60歲和16歲的,主要都是青壯年男子,正在婚齡,或者正在育齡的男子,結果很多都在戰場上戰死了。
到今天,你到俄羅斯大街上看去,甭管那男子長成什麼模樣,你看邊上那女的漂亮極了,物以稀為貴。
俄羅斯到今天,男女比例都恢複不過來,到底是什麼使蘇聯遭受這麼慘重的損失?值得深入思考。
但是,在斯大林控制下,蘇共的宣傳機構一宣傳就是正是因為有偉大的統帥斯大林,我們才戰勝了希特勒。
所以,斯大林的神話地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後來的赫魯曉夫,他否斯大林的時候,舉了個例子,他說在斯大林時代所拍攝的戰争電影裡邊,你看不到紅軍将士是如何在冰天雪地中英勇戰鬥的,你看到是斯大林叼着煙鬥在地圖前走來走去,這個戰争就赢了。
這種戰争片你愛看嗎?美國戰争片為什麼好看?他會着重地刻畫普通士兵,你看他演總統嗎?演将軍嗎?除非是傳記片。
他的戰争片是戰壕的真實,拯救大兵,風雨戰士,都是戰壕的真實。
我們也怕呀
斯大林這種體制的弊端得不到改正,還由一國向那麼多國家擴展。
到1953年,斯大林終于死之後,赫魯曉夫開始實行改革,這是第二個階段。
赫魯曉夫的改革,始于蘇共二十大,也就是1956年,75個國家的共産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