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 二

首頁
    數呼吸與随呼吸 在最近為非越南人開辦的禅修班裡,我常建議各種自己用過的方法,這些方法都相當簡單。

    我建議初學者學習“随息”法(随順呼吸的方法)。

    學生背貼地闆躺着,然後我請所有的上課的學員圍過來,好給他們解說一些簡單的要點: 1)盡管吸氣與呼氣都靠肺來運作,并且範圍在胸腔一帶,但是胃部也發揮一定作用。

    胃會随着肺的充氣鼓起來。

    剛開始呼吸時,胃會開始往外鼓,但是吸氣進行到大約三分之二時,它又開始癟下去。

     2)為什麼呢?你的胸腔和胃部之間有一層肌肉膜,叫做橫膈膜。

    在你正确地呼吸時,空氣會先充滿肺的下半部。

    空氣充滿肺的上半部前,橫膈膜會往下推到胃,使胃部鼓起來。

    當肺的上半部充滿空氣時,胸腔會向外擴張,使得胃又癟下去。

     3)這就是古人所說:“呼吸始于肚臍終于鼻尖。

    ” 對初學者來說,躺下練習呼吸非常有幫助。

    重要的是防止太過用力:對肺部來說,過度用力是危險的,尤其是在肺部因多年不正确的呼吸而變得虛弱時。

    開始練習時,修習者應該背枕着一塊薄墊子或毯子,雙臂輕松地放在身側。

    不要墊枕頭。

     專注呼氣,看看它有多長,心裡默數:1,2,3…緩慢地測量它。

    這樣,數幾次之後,就能知道自己的呼吸長度,或許是5。

     現在,試着延長呼氣的長度,多數一或兩個數,讓呼吸的長度變成6或者7。

    接下來開始一邊呼氣,一邊從1數到5。

    數到5的時候,不要像以前一樣立刻吸氣,試着讓呼氣延長到6或者7。

     這樣你就能清空肺部裡的氣。

    呼氣結束時,稍作停頓,讓你的肺自發地吸入新鮮空氣。

    讓你的肺在不費力的情況下,能吸入多少空氣就吸入多少空氣。

     吸氣一般要比呼氣“短”些。

    保持在心裡計數,測量吸氣和呼氣的長度。

    像這樣練習幾個星期,躺下時,對你所有的呼氣和吸氣保持覺知。

    (如果你有一隻“嘀嗒”聲很響的鐘,可以用它來幫助自己測量呼氣和吸氣的長度。

    ) 在行走、坐卧、站立中,尤其在戶外時,繼續測量你的呼吸。

    行走時,你可以用腳步來測量呼吸。

    大約一個月後,你呼氣和吸氣的長度就會差不多了,會逐漸拉平,最後變得完全相同。

    如果你呼氣的長度是6,那麼吸氣的長度也會是6。

     如果練習時覺得有點疲倦,要立刻停下來。

    即使你絲毫不覺得累,也不要太長時間地練習這種長度均等的深呼吸——10到20次呼吸就夠了。

    當你覺得稍微有點疲勞時,就恢複到平常的呼吸狀态。

    疲勞是一種出色的身體機能,在決定我們是該休息還是繼續時,它是最好的顧問。

     為了測量呼吸的長度,你可以計數,也可以用喜歡的有韻律的話語。

    假如你呼吸的長度是6,你可用六個字來代替數數:當—下—我—心—平—和。

    如果長度是7,可以用“我—走—在—綠—草—地—上”。

    如果你是個佛教徒,可以說:“我—皈—依—于—佛—陀”。

    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說:“我—們—天—上—的—父”。

    當你行走時,一步一字,互相對應。

     甯靜的呼吸 你的呼吸應當是輕柔的、和緩的、順暢的,像流過沙土的小溪一般。

    你的呼吸應該非常甯靜,靜得連坐在你身邊的人也聽不見。

    你的呼吸應當溫和地流動,一如河流,也如水蛇遊走水中,而不是像一行行崎岖不平的山脈或是馬兒的飛奔疾馳。

    對我們的呼吸運用自如,就是對我們的身心掌控自如。

    每一次我們發現自己心神散亂,或是用盡方法也難以自我控制時,都應當運用觀照呼吸的方法。

     在你坐禅時,開始觀照自己的呼吸。

    首先,像平常那樣呼吸,然後漸漸緩和下來,直到每次呼吸都變得平靜、和緩且綿長。

    從你坐下到呼吸變得深細無聲的期間,覺知自己所有的起心動念。

    (要一直覺察發生在身上的一切。

    ) 就如《正念經》的開示: 吸氣時,覺知你在吸氣;呼氣時,覺知你在呼氣。

     深深地吸進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吸進一口氣。

     深深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淺淺地吸進一口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